
当影城散场的人流涌向隔壁的台球厅,当KTV包厢里的欢声笑语与球杆撞击声交织,这个曾经贴着“市井”标签的运动场所,正以全新姿态嵌入城市商业版图。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增台球相关企业近14万家,2025年前11个月再增4.7万余家,艾媒咨询预测2030年中国台球市场规模将突破1920亿元。资本的嗅觉最为敏锐——腾讯2023年领投自助台球品牌小铁上亿元融资,未名海基金2024年向豆豆台球注入千万级天使轮资金。这场商业变革背后,一个关键问题亟待解答:商场里的台球厅,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台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史,本身就是一部消费升级的微观史。19世纪末,象牙制成的台球是贵族专属,普通民众只能望球兴叹。改革开放后,树脂球取代象牙,成本骤降的台球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街头巷尾。上世纪80年代,某城市不到10公里的路段上聚集着200余张露天台球桌,“板凳支台、帆布围边”的1元/小时定价,让这项运动成为全民消遣首选。
2005年丁俊晖夺得中国公开赛冠军的电视直播,吸引了1.1亿观众,同期潘晓婷在九球赛事中保持不败神话。明星效应推动台球从市井娱乐跃升为职业运动,体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本首次批量入场。但好景不长,电竞崛起与KTV、网吧的竞争,让台球行业陷入长达十余年的低谷期。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后。红杉资本、高瓴等机构押注的不仅是运动本身,更是技术驱动的消费场景变革。扫码开台、人脸识别、远程控光的智能系统,催生出24小时无人自助台球厅。小铁文娱、谈小娱等品牌半年扩张数千家门店,消费场景从街头彻底转向商场。如今走进购物中心,智能计费系统与现磨咖啡吧并存的台球厅,已成为招商清单上的“标配”。
在北京某商场的台球厅内,十几张专业球桌配备传感器与教练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击球姿势分析。VIP包厢隔音良好,配备沙发茶桌,成为商务人士的“非正式谈判场”。这种中高端定位的门店,每小时收费达50元,通过赛事承办、主题派对、网红直播等多元化运营,构建起“社交+消费”的复合场景。
而在县域市场,台球厅仍保持着传统形态。某县城临街商铺的台球厅内,十张球桌排列紧凑,人工计费、无智能设备,每小时收费15元。这里不仅是年轻人的社交枢纽,更承载着独特的地方文化——节假日的台球联赛能吸引数百人围观,冠军奖品可能是本地企业的产品赞助。这种“熟人经济”模式,让县域台球厅在较低租金压力下,依然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
商场选择台球厅作为业态补充的逻辑清晰:传统零售遇冷背景下,需要能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的体验式项目。而台球运动的天然优势在于——既能独自练球解压,又能多人社交互动,消费层次覆盖30元/小时的大众市场到200元/小时的高端包厢。
相比传统台球厅依赖台费的单一模式,商场店的收入结构已进化为“台费(55%)+增值服务(22%)+衍生业务(23%)”的黄金三角。饮品销售成为仅次于台费的利润点,某门店的精酿啤酒月销售额可达3万元;助教服务瞄准新手群体,明星助教月收入突破2万元;赛事承办则开辟出新赛道,企业团建赛事单场收费超万元。
成本控制方面,租金是决定生死的关键变量。一线城市核心商圈300平方米门店的月租金可达4.5万元,占运营成本的40%以上;而县域商场的同面积租金仅需0.9万元。设备投入属于一次性重资产,10张专业球桌需20万元,但5-8年的折旧周期分摊了压力。人工成本差异显著,配备助教的中高端门店月均支出3万元,基础型门店则可控制在1万元以内。
18-30岁年轻人是商场台球厅的核心客群。大学生小李的体验颇具代表性:“有的朋友打球,有的坐着喝奶茶聊天,这种轻松的氛围特别吸引人。”而27岁的小詹作为资深爱好者,每月光顾台球厅20次,对球杆手感、台呢平整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商务人士的涌入成为新趋势。某高端门店的VIP包厢内,张总刚结束一场球局,与合作伙伴敲定了百万订单。“在会议室里谈不拢的细节,球桌旁反而能达成共识。”这种非正式场景的沟通效率,让台球厅成为商务社交的新选择。
女性客群的增加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商场台球厅的无烟环境、明亮装修与时尚设计,吸引了大量女性消费者。某门店的女性顾客占比已从2020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38%,带动了奶茶、轻食等配套消费的增长。
行业分化正在加剧。头部连锁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与品牌溢价,净利率可达25%以上;而近半数商场台球厅的净利率徘徊在10%左右,三分之一门店处于亏损状态。选址失误、运营低效、恶性竞争成为三大“杀手”——某商圈三公里内聚集五家台球厅,为争夺客源将小时收费从50元压至30元,最终全部倒闭。
无人自助台球厅看似降低了人工成本,但客单收入与复购率较低的短板日益凸显。某品牌门店的监控显示,晚间黄金时段的上座率不足40%,缺乏社交氛围导致消费者粘性不足。
“好生意”的前提是精准匹配需求。”行业分析师指出,“一线城市走中高端路线,强化社交属性;二三线城市侧重性价比,打造家庭友好空间;县域市场则需深耕熟人经济,提供稳定服务。”
当球杆撞击声与商场背景音乐交织,这场关于空间、人群与商业模式的变革仍在继续。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年复合增长率超20%的黄金赛道,也是需要精准计算租金、客流、消费层次的复杂棋局。正如某连锁品牌创始人所言:“开台球厅容易,但打造一个持续盈利的社交空间,需要比球技更精湛的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