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东方体育日报》发布了记者赵睿的稿件,其中深入探讨了邵佳一执教国足背后的诸多因素,引发了广泛关注。

中国足协在此次选帅过程中,遵循了严格的流程。据记者了解,截至9月20日,有多名符合报名条件和要求的中方、外籍教练候选人进入了初选环节。随后,由中外资深足球专家组成的选聘专家组,用了大约20天时间,严格按照选聘标准和程序,对候选人进行了初选和线上面试。他们就候选人的执教履历、比赛理念、训练比赛指导和管理方法、沟通交流能力、岗位适配性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评议,并提出了推荐人选。推荐人选并非只有邵佳一,外教方面有波兰的普罗别日、西班牙的加西亚等,本土教练还有李国旭等。
经过慎重研究,中国足协最终决定聘任邵佳一为中国队主教练。这一决定综合考虑了以往国家队主教练选聘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男子足球的现状与水平、国家队长远建设与发展、教练员素质与执教能力以及专家组意见等五大方面。其中,中国男足的现状与水平是决定结果的核心因素之一。在当前备战周期的中国队,无论洋帅还是土帅执教,结果或许相差不大。但中国男篮有郭士强逆袭的先例,中国男足同样有望迎来土帅改命的奇迹。
大约10天前,“土洋竞争”的消息传出后,有识之士便基本判断出中国队选帅方向的变化,大概率将由本土教练担纲。同时,这也是一场双向奔赴——候选人既要各方均能接受,也要具备强烈的执教中国队愿望。在中超现役土帅中,尽管有人在做工作,但个别呼声较高的教练员并未报名参选。而邵佳一执教中国队的愿望十分强烈,他在青岛西海岸采用的“土帅+洋顾问”模式,被业内认为是中国队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邵佳一的当选几乎毫无悬念。
邵佳一执教中国队的最大优势在于,他无需像外籍主帅那样先熟悉中国足球、考察队员。在执教青岛西海岸一个多赛季的过程中,他早已对欣赏的队员了如指掌。此外,邵佳一曾担任过2003-2004年龄段国字号梯队的领队、助教和国家队中方助教,对新老队员都比较了解。中国队新备战周期将继续推进队伍的新老交替,有了这两点基础,邵佳一的工作上手将会很快。
“本土教练+外籍顾问”的执教模式,业内早已普遍认为是中国队未来发展的路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过去几年未能落实。邵佳一在青岛西海岸的教练团队中,有中方助手刘健和原国门、守门员教练杨智,外籍助手则有四人,恩师毛雷尔是首席外教。如果顺利的话,他会将部分中外助手带到国家队教练组,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了教练团队的磨合时间。多数中超、国字号梯队的教练组也基本是这样搭班子,未来根据需要再调整补充个别外籍助手。
当然,外教的这些工作也可以由本土教练完成,但不如这样无缝衔接来得顺利。总之,以邵佳一为首的教练团队几乎是现成的,这大概也是他最终获得胜出的加分项。
11月的国家队比赛窗口期即将开启,但截至昨天,中国足协并未宣布中国队集训消息。主要原因是邵佳一的上任官宣看上去有点急促,中超进入暂歇期,队员临时集中起来有困难。此外,U22国足11月有重要的集训和热身赛,国家队也无法抽调队员。本月的“窗口期”是2025年最后一个国家队比赛日,如果错过,那么中国队迎接新帅上任最快也要等到本赛季中超联赛结束后,择机安排一期集训。
以目前的中国队而言,无论洋帅还是土帅执教,实力在短期内很难有特别显著的提升,可能结果都差不太多。但让本土“少壮派”教练试一试,再辅以高配的管理和支持保障,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让我们共同期待邵佳一带领下的中国队能够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