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AA新赛季拉开帷幕,中国后卫球员林葳的留洋之路却显得颇为坎坷。作为上赛季CBA国内球员的得分王,林葳在NCAA的前两场比赛中却累计12投0中,未能取得运动战得分,这一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11月5日,林葳迎来了自己的NCAA生涯首秀。在对阵夏威夷大学的比赛中,他出任球队首发控卫,打了17分钟,但7次投篮全部失手,三分球4投0中,仅靠罚球得到2分,同时贡献3个篮板、1次助攻,但也有4次失误。尽管如此,俄勒冈大学还是以60-59险胜对手。然而,这场比赛并未给林葳带来好运,三天后的另一场比赛中,他替补登场12分钟,5次投篮依旧未果,仅靠罚球得到3分,并送出1次助攻。连续两场没有运动战得分,林葳的NCAA之路似乎充满了挑战。

回顾林葳的篮球之路,他曾在今年夏天宣布参加NBA选秀,但热度远不及其他球员,最终落选。之后,他拒绝了多支球队夏季联赛的邀请,也拒绝了澳大利亚NBL球队的合同,选择加入NCAA俄勒冈大学,成为一名大二年级的学生球员。上赛季在CBA南京同曦队,林葳表现出色,场均贡献21.0分、3.3个篮板、5.0次助攻和1.4次抢断,投篮命中率41.3%,三分球命中率34.9%。季后赛两场比赛中,他更是场均砍下30.5分、6.5个篮板、11.0次助攻和1.5次抢断,投篮命中率43.5%。

然而,作为上赛季CBA国内球员的得分王,林葳的数据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得分,是因为南京同曦队没有其他明星球员,球队也几乎没有战绩要求,因此他拥有了大量的球权和无限开火权。相比之下,国内其他球员如胡明轩、胡金秋、孙铭徽、贺希宁、廖三宁等,如果拥有同样的球权和战术地位,相信他们的得分能力也不会逊色于林葳。

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从CBA到NCAA的球员,林葳无疑是一名先行者和探索者。他的留洋经历对于未来CBA和NCAA的深度交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然而,季前赛的好数据并未能延续到常规赛中,这两场比赛的糟糕表现无疑给林葳和国内球迷泼了一盆冷水,也让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CBA和NCAA之间的差距。

分析林葳这两场比赛数据不佳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一方面,大量的力量训练和增肌可能影响了他的投篮手感;另一方面,在NCAA俄勒冈大学,他不再是球队的核心,围绕他制定的战术很少,这让他一时间难以适应。此外,NCAA的比赛节奏快、对抗强,这些都需要林葳一点点去适应并改变自己的打法。

值得一提的是,林葳的投篮基本功和防守态度也一直存在争议。此前,郭士强指导就曾专门指出过这些问题。从去年夏天开始,林葳再也没有入选国家队集训队,这也让不少球迷认为郭士强指导对他有偏见。然而,通过这几场比赛的表现可以看出,郭士强指导的眼光确实独到,他对团队篮球的理解非常深刻。对于林葳来说,想要在NCAA打上首发或者入选国家队,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