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协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为备战即将到来的U17世青赛、U18亚青赛以及U19世青赛,将公开选拔这三大赛事的女篮主教练。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篮协在教练选拔机制上的重大转变,从过去的直接任命模式,转向公开竞争上岗,旨在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教练加入,推动中国女篮的持续发展。这一变革无疑为中国女篮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现任主教练宫鲁鸣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回顾过去,中国女篮主教练的选拔往往由篮协直接决定,缺乏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这种模式下,主教练的更换往往与战绩不佳、身体原因等挂钩,如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许利民的下课,以及2024年奥运会后郑薇的离任,均体现了这一模式的特点。而宫鲁鸣的再度出山,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然而,青年队方面,频繁的换帅对梯队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选拔过程也相对简易,缺乏系统性。
近年来,中国女篮青年队在国际大赛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让篮协深刻认识到,优秀的教练对于球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争取到更多优秀的主教练,篮协决定公开选拔,打破传统,为青年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篮协对青年队建设的重视,也展示了其改革创新的决心。
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U系列青年队将面临多项国家队大赛的挑战,包括2026年7月的U17世青赛、同年晚些时候的U18亚青赛,以及2027年7月的U19世青赛。目前,这三项赛事的主教练人选尚未确定,但与以往篮协直接任命不同,这一次将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取。这意味着,只要有能力,任何教练都有机会执掌女篮帅印,为中国女篮的未来贡献力量。
篮协的这一改革举措,对于青年队的成长无疑具有巨大的帮助和积极性。然而,对于现任主帅宫鲁鸣而言,这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中国女篮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宫鲁鸣接手后,加大了对杨舒予、罗欣域、张子宇等新人的培养力度,同时弃用了一批老国手,如李梦等。然而,在今年亚洲杯上,中国队的战绩未达预期,仅获得第三名,这无疑给宫鲁鸣的执教生涯蒙上了一层阴影。
展望未来,中国女篮还面临两大考验:一是明年的世界杯,上一届世界杯中国队取得了世界第二的好成绩,这一次能否追平甚至超越这一战绩,将是对宫鲁鸣执教能力的严峻考验;二是2028年奥运会,这将是宫鲁鸣执教生涯的又一重要节点。这两次大赛的结果,几乎将决定宫鲁鸣的命运。而随着篮协开启主教练公开选拔机制,宫鲁鸣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旦世界杯战绩不理想,他或许会提前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