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风华(原黄陂观察、陂人陂事),黄陂原创良心公众号,用心观察黄陂,用情推介黄陂
盘龙城,这片曾经以农田和渔塘为主的农村地区,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足球文化方面,它似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那么,盘龙城为何踢球的人相对较少呢?
有网友表示,盘龙城其实有不少喜欢踢球的人,但他们通常会选择去汉口塔子湖等地租场地踢球,因此在盘龙城本地并不常见。
这与前川的情况有所不同。前川拥有几个五人制球场,日常踢球的人相对较多,且由于都是熟人,组成一个队伍也相对容易。
然而,无论是前川还是盘龙城,黄陂人在本地都难以找到正规标准的11人制球场,必须去汉口等地租场子才行,这确实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回溯30年前,盘龙城还是一片农村地区,人口稀少,农业是绝对的主角。那时,大家关心的是庄稼收成,而不是足球锻炼。因此,足球文化在盘龙城几乎是一片“处女地”,缺乏积淀和传统。
那么,为什么后来盘龙城发展了,足球文化却没能完全跟上呢?
盘龙城这25年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农田变成了园区,村庄变成了城市,GDP和人口都实现了爆炸式增长。然而,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足球文化的培养需要时间沉淀,它跟不上GDP和楼市的狂奔速度。
外来人口的涌入为盘龙城带来了活力,但也意味着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来形成对“黄陂和盘龙城”这个区域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种认同感,正是民间足球文化生长的土壤。
大家平时忙于工作、安家,周末可能更想在家休息或者带孩子去补习班,而不是约一场球。这并不是说人们不爱踢球,而是稳定的、有组织的足球社群和传统需要时间来孕育。
盘龙城的足球,就像它本身一样,还在一个“快速建设期”。底子薄,就得花更多时间去打基础、养氛围。
当然,盘龙城缺乏足球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名流人和小学操场上已经有很多孩子在培训足球,这无疑是盘龙城足球文化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
品读黄陂,从老百姓的视角观察黄陂
影响130万黄陂人的优质公众号
主编:黄陂散人
此位置广告合作,有意者请添加小编微信号:mana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