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西贝供应商退货传闻真相:辟谣背后消费者信任危机

时间:2025-09-22 12:53:36 来源:眼光很亮 作者:眼光很亮



近日,一则关于西贝供应商集体反击退货、大量门店面临倒闭的传闻在网络引发热议。尽管企业方已出面辟谣,但这场风波暴露出的预制菜争议、价格矛盾及消费者信任危机,仍值得深入探讨。

谣言起因:一张聊天记录引发的连锁反应

在罗永浩与西贝风波平息后,一张疑似西贝采购总监张明华与供应商的聊天记录突然流传。内容显示,该总监以"公司压力巨大"为由,要求批量退货预制菜,并暗示"大量门店可能倒闭"。这一消息迅速点燃网络,尤其是当网友发现西贝老板贾国龙此前多次宣称"拒绝预制菜",与当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时,质疑声达到顶峰。

价格悖论:预制菜为何越卖越贵?



从成本结构看,预制菜通过批量采购、机械化生产、长期保存等环节,理论上应比传统现做菜便宜。但现实却令人困惑:西贝一碗预制面售价46元,古法戗面馒头达21元,价格远超同类现做产品。更讽刺的是,近年来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频发——2023年某品牌菌落超标50倍,2024年网红产品检出禁用防腐剂,2025年甚至出现塑料碎片。消费者不禁质疑:省下的成本究竟进了谁的口袋?

信任危机:辟谣难消消费者疑虑

西贝方面虽紧急辟谣,称聊天记录不实,但网友并不买账。近期其客流量、利润率双双下滑的事实,加上贾国龙此前"利润率仅5%"的表态,反而加剧了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危机。根本矛盾在于:企业一面以"现做现卖"为宣传噱头,一面大量使用预制菜,这种信息不对称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行业反思:食品安全与立法监管的双重挑战

这场风波折射出餐饮行业的深层问题。传统教育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现实中的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更严峻的是,企业违规成本过低导致问题反复——每次风波过后,行业仍回归原状。消费者真正渴望的,不仅是预制菜与否的标签,更是从立法层面构建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当企业行为与宣传口径严重割裂,当价格优势与食品安全双双失守,重建信任或许比简单辟谣更难。这场闹剧提醒整个行业:唯有回归诚信经营本质,才能真正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