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深度调研:苏超联赛——激活城市文化的一记“好球”
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调研组
2025年11月1日晚,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人声鼎沸,62329名观众共同见证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决赛巅峰对决。泰州队以精彩表现战胜南通队夺得冠军,这场赛事不仅刷新了中国业余足球上座纪录,更以“从球迷自嗨到城市狂欢”的蜕变,成为全国瞩目的文化现象。
一、苏超联赛:城市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繁荣。苏超联赛以足球为纽带,通过176天85场比赛、累计243万现场观众、1041亿次网络话题点击量,构建起“赛事+文化”的传播矩阵,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新范式。

图:2025年苏超决赛现场创下中国业余足球上座纪录(江苏省委宣传部供图)
1. 搭建全民参与的文化平台
赛事期间,65%的球员来自各行各业,看台上既有耄耋老人也有幼童,80%观众为新晋球迷。主流媒体通过VR直播、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同步展示城市地标、非遗技艺等文化资源,形成“一场赛事看遍江苏”的叠加效应。江苏省文旅厅数据显示,赛事带动50余条跨区域旅游线路开发,2800余场特色活动举办,实现“赛事引流—文旅变现”的良性循环。
2. 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苏超联赛创造“一张票根串起大文旅”模式,推出1800余项优惠措施和500项便民服务,打造“看球+出游”“看球+美食”沉浸式体验。据统计,赛事期间全省接待游客5.18亿人次,文旅消费总额达2279.81亿元,形成“赛事场馆—文化街区—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格局。
3.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各赛区创新融入地域文化:苏州赛区“江南四大才子”表演、连云港赛区海鲜美食与西游文化展示、扬州赛区非遗市集等,让赛事成为百姓节日。网友评价:“苏超承包了这个夏天的所有快乐。”赛事期间,大屏互动、K歌斗诗等活动激发全民创作热情,城市活力显著提升。

图:南通市民观看苏超直播共享足球盛宴(江苏省委宣传部供图)
二、苏超创新:城市文化表达的四大维度
1. 塑造城市精神内核
赛事展现的拼搏精神深度融入城市肌理。网友感慨:“赛场上没有躺平,只有真刀真枪的较量。”这种精神标识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从“形态建设”到“内涵提升”的跨越,为城市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2. 增进文化认同归属
通过队徽设计、中场表演等载体,苏超立体呈现13市历史文脉。赛事带来的城市荣誉感激发市民自豪感,形成“文化展示—情感共鸣—实践参与”的良性循环,筑牢文化凝聚力根基。
3. 涵养文明新风尚
赛事倡导“比赛第一,文明并列第一”,场均观众实现“无痕观赛”,主客队球员球迷相互关爱。这种全民参与的文明实践,彰显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生动注脚。
4.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苏超构建“观看—参与—共创”的生态体系,开发数字化文创产品,推动赛事IP化运营。这种创新模式催生文化供给新群体,为城市文化繁荣提供持久动力。
三、苏超启示: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路径
1. 适应群众新需求
苏超的成功在于精准把握群众对健康生活、文化认同的渴望,将传统体育与现代传播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需打造具有“灵魂链接”的文化产品,提升人民幸福感。
2. 激发人民主体性
赛事坚持“全民参与+城市荣誉”理念,降低参与门槛。建设人民城市需让群众成为文化创造主体,释放文化潜能。
3. 促进文经互促共赢
苏超依托江苏13万亿元经济总量基础,实现文化与经济双向赋能。2024年江苏人均GDP突破15万元,为赛事举办提供坚实支撑,赛事又反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4. 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形成文化建设合力。这种模式为提升城市文化治理能力提供借鉴。
当终场哨声响起,苏超留下的不仅是比分记忆,更是一个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生动样本。这场以足球为名的文化实践,正持续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新篇章。
新闻线索征集
报料邮箱:jstv83187982@163.com
来源:南京发布
编辑: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