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15时,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沙坪坝赛区迎来新一轮激战。在“新韵重庆渝超同行”主题下,沙坪坝陈昌银队以3:0完胜两江信也队,延续主场强势表现。重庆晚报记者全程直击赛事,不仅捕捉到精彩进球瞬间,更被老中青三代球迷跨越时空的足球情怀深深打动。

中午12时,磁器口古镇老牌坊前突然响起“沙坪坝雄起”的震天口号。由近百名球迷组成的紫色方阵手持战旗,沿着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向双碑嘉陵足球场进发。领队的“80后”球迷周杰高举巨型黑喇叭,嗓音沙哑却充满激情:“1995年我就守着电视看重庆队踢球,大田湾体育场的每个角落都印在我脑子里!今天带大家游街,就是要让全重庆看到沙坪坝的足球热情!”
队伍末尾,退休老人黎国川紧紧牵着妻子的手。这位坚持抢购“渝超”球票的铁杆球迷动情回忆:“上世纪90年代,大田湾的比赛场场爆满,我们单位乐队都去现场助威。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抢票的手速一点没减——定三个闹钟也要给沙坪坝扎起!”

沙坪坝区球迷协会会长宋军向记者透露,协会现有注册会员近200人,年龄跨度从18岁到70岁。“别看大家职业不同,只要聊起大田湾体育场摇旗呐喊的往事,立刻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作为重庆七中足球特长生出身的宋军特别提到:“沙坪坝是重庆青少年足球的摇篮,光是我们七中就走出过十几位职业球员。”
在嘉陵足球场看台上,62岁的“小赵”阿姨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前嘉陵厂女职工回忆道:“1985年我在65中读书时就是田径队主力,为了看嘉陵队的比赛,我们轴承车间的女职工提前两小时端着板凳来占座。有次差点因为看球‘旷工’,现在想起来还是热血沸腾!”

这座承载着重庆足球记忆的球场,曾走出过叱咤甲B联赛的嘉陵足球队。原嘉陵厂职工黄老讲述道:“上世纪80年代,厂里效益好的时候,不仅组建了专业球队,还成立助威团。每次去大田湾比赛,几十辆嘉陵摩托组成的车队那叫一个威风!”
更令人惊喜的是,重庆市女足元老队也现身助威。这支平均年龄53岁的队伍曾斩获四川省锦标赛冠军,队员王碚指着球场说:“80年代我们就在这里训练,沙坪坝体育馆是我们的‘大本营’。当年选拔上来的队员来自各个区县,有练田径的、有练曲棍球的,但到了这里都成了足球尖子。”

(重庆市女足老照片)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紫色作为队服主色时,沙坪坝陈昌银队负责人表示:“紫色象征着热情与坚守,既契合沙区球迷对足球的纯粹热爱,也呼应‘人文沙坪坝,球友满天下’的口号。”这种设计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体育精神融为一体,成为赛场上最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

随着“渝超”赛事持续升温,位于双碑街道自由村社区的嘉陵足球场成为焦点。这个因嘉陵厂而得名的老社区,如今在展示墙上完整呈现着中国摩托工业的传奇历程:从1875年江南制造局分局到1979年成功组装首辆民用摩托车,再到1995年问鼎“中国摩托车之王”的辉煌时刻。
自由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赛事期间每天接待球迷超过500人次,许多年轻人专门来拍摄“工业风”足球主题照片。这种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为老工业区转型注入新活力。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唐晨 实习生李晓蕊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