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森在G联赛完成了自己的首秀,他所代表的撕裂之城混音队以107-104的比分击败了山谷太阳队,这场比赛不仅吸引了众多球迷的目光,更成为了分析杨瀚森个人能力提升的绝佳样本。

本场比赛,杨瀚森作为首发球员出战,全场共获得了29分50秒的出场时间。他投篮11中4,三分球2中0,罚篮1中0,最终砍下8分13篮板4助攻1抢断1盖帽的全面数据。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杨瀚森哪些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呢?

抛开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我们深入分析杨瀚森本场的表现,不难发现他的进步之处。
首先,作者的结论是明确的:杨瀚森确实取得了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进步一:篮板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
杨瀚森本场抢到的13个篮板球中,有5个来自前场篮板,这一数据相当亮眼。更重要的是,他在争抢篮板球时总是先顶人、卡位,这种意识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有几个篮板球他顶人了、卡位了但没有抢到,但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努力的姿态,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他努力地去冲抢每一次篮板机会,虽然有时因为能力稍逊一筹而未能成功,但持续的努力必然会带来进步。每一点进步,都是持续努力累积的过程。

进步二:体能状况有所改善
在CBA,杨瀚森的场均出场时间是33分钟,这基本是他的体能极限。然而,在比赛时间更长、节奏更快、回合数更多、对抗更激烈的G联赛中,加上他已两周未参加正式比赛,没有比赛感觉,本场他仍成功顶住了30分钟的高强度对抗。甚至在第四节结束后,他的体能还有余份。这不就是体能正在变好、进步的体现吗?

进步三:英语沟通能力增强
无论是赛前热身、比赛过程中,还是暂停期间,我们都能看到杨瀚森独立用英语与队友、教练沟通的身影。这恰恰说明,他的英语水平一直在稳步提升,这对于他未来在NBA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说完了杨瀚森的进步,我们再来看看他的不足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方面。
第一:进攻端低位终结能力有待提升
杨瀚森在进攻端的低位终结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目前还远远不够。他有必要在发展联盟多低位要球进攻,因为这是他在NBA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开拓者一队也需要这样的能力,当外线三分射手群没有手感时,就需要往内线打,通过制造内线杀伤来得分。而克林根、艾顿、里斯都不具备低位进攻的能力,只有杨瀚森有发展该能力的潜质。

第二:三分投射稳定性不足
从NBA正赛开始到首场G联赛,杨瀚森还没有投进一粒三分球,这说明他的三分稳定性不足,也可以说是高压、高消耗下的投射能力不足。这方面仍需要他加强训练,提升自己的投射能力。

看到很多球迷瞧不起G联赛,但大家要知道,CBA的外援都是在G联赛选的,该联赛还是有一定含金量的。因此,目前杨瀚森的定位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需要保持状态、持续进步,有望征服发展联赛,但想要成为合格的NBA轮换球员,这条路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