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CBA联赛曝出重大争议事件——潜力赛计划未经充分商议便仓促执行,引发各俱乐部、球迷及媒体的广泛质疑。这一决策不仅让各支球队措手不及,更暴露出联赛管理层在决策流程上的重大疏漏。

据知名篮球记者赵探长披露,作为CBA公司股东的各俱乐部代表,在潜力赛计划公布前完全不知情。该决策既未召开股东会议商议,也未进行投票表决,各队仅在计划正式实施时才收到"被动通知"。这种单方面决策模式,让联赛各参与方均感到震惊。

距离新赛季开幕不足一个月的敏感节点,如此仓促的决策调整带来多重连锁反应。自媒体平台和球迷社区瞬间炸锅,负面评价呈刷屏态势。多数观点认为,联赛管理方在未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强行推进改革,既不尊重俱乐部权益,也忽视球迷感受。
<
具体执行层面,潜力赛规则设计引发更大争议。按新规要求,每队需额外准备5-9名替补球员(不含首发和外援),若按三外援配置计算,至少6名球员无法参赛。考虑到替补球员体能消耗问题,客场作战球队实际需携带14人以上阵容,这将显著增加差旅成本。对于部分财政紧张的俱乐部而言,这无疑是沉重负担。

更令人费解的是,潜力赛结束后还增设5分钟加时环节,但鲜有球迷表示关注。这种脱离实际的规则设计,暴露出决策层对联赛生态的认知偏差。目前各方只能观望新赛季执行效果,若改革成效不佳,明年恐将面临更大范围的规则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