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南京马拉松“岛式穿越”创新举措:如何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时间:2025-11-19 03:44:29 来源:学申论的谈妹 作者:学申论的谈妹


半月谈评论员 褚孝鹏

11月16日举办的南京马拉松赛事,因一项创新的“岛式穿越”举措意外走红网络。这项有序组织市民穿越赛道的安排,不仅未引发交通拥堵,反而收获了全网点赞,成为城市治理精细化转型的生动案例。

<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已成为城市形象宣传与消费带动的重要载体。从“跑者专属”到“市民节日”,赛道沿途的助威人群与欢乐氛围,彰显着城市文化的包容性。然而,随着赛事规模扩张,“封路扰民”的矛盾日益凸显。据统计,近三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相关投诉中,63%涉及交通管制影响出行。如何在保障赛事安全的同时兼顾市民日常需求,成为城市治理的必答题。

行业层面正通过制度创新回应社会关切。2025年10月31日,中国田径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马拉松赛事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细化交通保障方案,实施动态封控管理,压缩封路时间。这一政策导向标志着马拉松赛事竞争已从单纯比拼成绩,转向组织能力与治理水平的综合较量。

南京的探索具有标杆意义。警方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首创“岛式穿越”法:在具备条件的赛道段设置安全岛,通过信号灯控制与志愿者引导,分批次组织市民快速穿越。数据显示,该措施使市民平均等待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3分钟,投诉量同比下降87%。这种“刀刃向内”的改革,实则是治理理念的升级。


短视频平台上的网友评论折射出治理温度:“以小见大,细微处见真章”“今年跑马没让城市停摆”。正如南京马拉松官方推文所言:“‘宁’是南京,更是每一位‘您’。”这种将赛道视为公共空间的理念,既保障了赛事秩序,又维护了市民尊严,实现了多方共赢。

城市公共活动密集化趋势下,马拉松、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与市民生活的冲突愈发普遍。数据显示,我国超大城市年均举办大型活动超200场次,公共资源占用不可避免。但通过精细化交通组织、提前信息发布、现场协同优化等措施,85%的潜在矛盾可提前化解。这要求治理者具备“绣花功夫”,在细节中体现为民初心。


刚性需求与公共活动的平衡术,考验着治理智慧。南京选择“费力”的服务路径:将出行需求视为服务对象而非管理负担,通过增加工作环节换取市民便利。这种“麻烦留给自己,方便还给市民”的思维,正是现代城市治理的核心要义——用治理者的“辛苦指数”换取市民的“幸福指数”。

当城市运行与公共活动频繁交汇,南京的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从“组织有章法”到“生活更从容”,从“活动不添堵”到“治理见温度”,这些转变彰显着治理能力的跃升。毕竟,城市治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市民都能感受到“与我有关”的体贴与尊重。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