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来临,冰雪经济正成为激活消费市场的新引擎。近日,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多地密集出台政策,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赛事、打造文旅新场景等组合拳,推动冰雪“冷资源”向“热发展”加速转化,为冬季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亿元消费券撬动冰雪全产业链
在吉林省2025—2026新雪季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宣布,省级财政将安排1亿元冰雪消费券,通过“青少年上冰雪”“引客入吉”“冰雪直通车”及线上满减等多元形式,精准覆盖滑雪、景区门票、演唱会、交通等消费场景。这一举措不仅直接降低消费者参与门槛,更通过“消费券+产业”的杠杆效应,带动冰雪装备制造、场馆运营、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指出,多地围绕冰雪消费的布局,既契合全民健身与季节性旅游趋势,也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务实选择。冰雪消费作为连接冰雪文化、旅游、运动、竞技、教育等领域的核心纽带,其升级将直接推动场馆建设、装备研发、企业培育等环节的迭代,形成“消费—产业—消费”的良性循环。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冰雪消费规模跃升
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支持。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再次强调“推动冰雪消费”;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持续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三级政策体系构建起冰雪消费的制度保障。
地方层面则因地制宜创新举措:除消费券外,北京、河北等地通过举办国际冰雪赛事提升区域影响力;黑龙江打造“冰雪演艺新空间”,将非遗文化与冰雪场景融合;新疆推出“玩冰嬉雪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起滑雪场、温泉、民俗村等资源;多地还强化消费服务保障,完善雪场安全标准、优化线上预约系统、增设双语导览服务,全面提升消费体验。
政策驱动下,冰雪消费成效显著。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2.92亿,参与率20.61%,较上一季增加2744万人;带动消费规模超1875亿元,同比增长25%。冰雪经济正从区域性季节性活动,向全民化、常态化消费模式转型。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冰雪经济迈向高端化
如何推动冰雪消费持续升温?专家建议从供需两端同步突破。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认为,产业端需加强装备创新,研发轻量化、高安全性大众装备,加速高端竞技装备国产化;推动雪场数字化转型,引入物联网、AI技术提升运营效率;支持“冰雪+文旅”“冰雪+教育”等跨界融合,培育新业态。例如,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通过智能票务系统将入园时间缩短至30秒,河北崇礼太舞滑雪场联合高校开设冰雪运动管理专业,均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范本。
消费端则需降低参与门槛、提升体验质量。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建议,持续发放定向消费券,推出学生优惠、家庭套票等组合产品;优化线上预约、导览、支付等数字化服务;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冰雪文化,激发大众参与热情。例如,抖音“冰雪挑战赛”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带动多地雪场门票销量增长300%。
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冰雪经济正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冰雪“冷资源”有望持续撬动“热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