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1日,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简称“齐鲁超赛”)首轮赛事全面打响,14支球队在鲁东、鲁西北等赛区展开激烈角逐。这场覆盖全省的足球盛宴,不仅标志着山东足球正式迈入赛事经济新时代,更以“文化+体育+消费”的创新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苏超”经验仍在长三角回响时,“齐鲁超赛”已用数据书写齐鲁答卷:烟台体育场22138名球迷的声浪震彻云霄,聊城赛场外非遗展与足球文创的互动引爆人流,周边餐饮连续两晚超90%的上座率印证消费热情。这些鲜活场景,既展现了赛事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耦合,更勾勒出“体育+”赋能城市更新的山东样本。
作为蹴鞠发源地,山东如何走出一条区别于“苏超”的特色发展之路?答案藏在齐鲁大地的三张“王牌”中:深厚的体育群众基础、五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以及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正是实现“山东式超越”的核心命题。
借鉴“苏超”经验之余,齐鲁超赛更需立足本土特色,在四大维度精准发力:
文化赋能:打造齐鲁IP矩阵
建议以“青岛队”“济南队”等城市名直接命名球队,强化地域认同感;依托泰山、孔子、蓬莱等文化符号,设计“圣岳为冠,蹴鞠为魂”等赛事口号,开发蹴鞠主题钥匙扣、儒家元素球衣等文创产品。更可创新“赛前登泰山祈福”“曲阜孔子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让球迷在射礼(古代射箭礼仪)体验中感受文化传承,使赛事成为流动的齐鲁文化展厅。
全民参与:构建温度赛事生态
在推出“两大一小”“祖孙套票”等惠民政策基础上,开放校园、社区球场举办“球迷开放日”,搭建新媒体传播矩阵鼓励UGC创作。通过“我为齐鲁超赛打call”话题挑战赛、球员“白天工作夜训”纪实短片、AR合影小程序等互动形式,让赛事突破竞技边界,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山海联动:激活环渤海经济带
山东的山海资源构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赛事可推出“济南观赛+趵突泉游览”“泰安观赛+登山挑战”“淄博观赛+烧烤体验”等特色线路,联合淄博陶瓷、潍坊风筝开发“冠军纪念瓷”“球队主题风筝”等“山东好品”。更可联动青岛、烟台等港口城市举办海洋体育装备展,推出“海上观赛游艇”“沙滩足球装备”,与威海、日照合作开发“足球+航海”跨界产品,让赛事激情与渤海浪潮同频共振。
全省协同:织密文旅消费网络
依托“好客山东”文旅体系,开通观赛公交、高铁专列,设置“齐鲁超赛文化角”。成立由青岛啤酒、东阿阿胶等企业组成的“消费联盟”,打造可持续消费引擎。鼓励青岛突出“海洋体育”、潍坊融合“风筝文化”、济宁强化“孔子文旅”,形成“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弯道超车的真谛,在于走稳自己的路。当齐鲁超赛将泰山的气魄、孔子的智慧、渤海的胸怀融入赛事血脉,它便超越了单纯的体育竞技,成为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张建华)
闪电评论,诚邀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