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多所学校的学生午餐接连出现发臭、变质等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涉事企业绿捷公司作为多家学校的餐饮供应商,其食品安全管理漏洞被推上风口浪尖。本文将通过深入调查,还原事件真相,揭露绿捷公司背后的管理隐患。
据多名学生及家长反映,上海某区多所学校提供的午餐存在异味,部分食物甚至出现发霉、变质现象。有学生表示,午餐中的肉类散发出刺鼻气味,蔬菜也显得不新鲜。事件发生后,学校迅速暂停了与绿捷公司的合作,并启动应急预案。
公开资料显示,绿捷公司是一家具有多年校园餐饮服务经验的企业,曾多次获得“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称号。然而,此次事件暴露出其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据内部人士透露,绿捷公司存在原料采购把关不严、加工过程不规范、储存条件不达标等问题。
一位不愿具名的绿捷公司前员工表示:“公司为了降低成本,经常采购一些临近保质期的原料,加工时也不按规范操作,导致食物容易变质。”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绿捷公司的问题,也反映出校园餐饮监管的缺失。多位专家指出,当前校园餐饮供应商的选择和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部分学校过于依赖供应商的资质证书,而忽视了实际运营中的食品安全管理。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对绿捷公司展开全面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同时,将加强对全市校园餐饮供应商的监管力度,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事件发生后,多位家长表示对校园餐饮安全感到担忧。他们呼吁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公开餐饮供应商的资质和食品检测报告,提高校园餐饮的透明度。
一位家长表示:“孩子每天在学校吃饭,我们最关心的就是食品安全。希望学校能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只看重供应商的资质和价格。”
上海午餐发臭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无论是餐饮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必须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切实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餐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