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渝超”)已拉开战幕,这场代表重庆非职业足球最高水平的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足球爱好者关注,更成为检验校园足球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据赛事组委会统计,在全部41支参赛队伍中,有81名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自重庆市辅仁中学校(以下简称“辅仁中学”),这一数字占到参赛总人数的近五分之一,覆盖了23支区县代表队,堪称“半壁江山”。
(辅仁中学足球青训现场 郭旭摄)
以“渝超”南岸区代表队——南岸万和医药队为例,该队13名队员均出自辅仁中学青训体系。其中既有已毕业多年、在职业赛场崭露头角的往届学子,也不乏正在校就读的潜力新星。高二(10)班刘翔和高一(5)班刘欣杭分别身披4号、12号战袍,成为南岸区校园足球力量的鲜活代表。这两位00后小将的参赛,不仅展现了辅仁中学“学训结合”的培养模式,更折射出南岸区足球人才梯队建设的系统性成果。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重庆市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足球项目),辅仁中学近十年在竞技领域屡创佳绩:先后斩获国际冠军1项、全国冠军10项、全国亚军9项、全国季军6项、市级冠军29项。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该校03男子足球队代表重庆夺得U18组别亚军,创造了重庆足球在该赛事的历史最佳战绩。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学校“每日三训”的专业培养体系和“文化课+足球课”双轨并行的创新模式。
在人才输送方面,辅仁中学同样交出亮眼答卷:累计培养40余名国字号球员(含国少队、国青队),30余名球员进入中超、中甲等职业联赛,80余名学子通过足球特长考入重点高校。2025年3月,向余望、李镇全、汪士钦三名毕业生同时入选中国U-22国家队,再次印证了该校“体教融合”路径的可行性。此次大规模参与“渝超”赛事,既是学校体育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成为南岸区打造“足球强区”战略的生动注脚。
南岸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改革,累计投入超2亿元用于足球场地建设,目前全区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4所(中学10所、小学20所、幼儿园4所),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覆盖。通过构建“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区级决赛”三级体系,搭建“职业俱乐部-高校-中小学”人才输送通道,南岸区正逐步形成“校园足球普及化、精英培养专业化、人才输出常态化”的发展格局,为重庆足球振兴注入持续动能。(舒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