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北京香山论坛激辩:清华教授阎学通驳斥以军官加沙言论

时间:2025-09-23 19:20:40 来源:看看新闻Knews 作者:看看新闻Knews

9月17日,北京香山论坛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与以色列军官就加沙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场辩论不仅揭示了巴以冲突的核心矛盾,更凸显了国际社会对加沙人道危机的深切忧虑。

辩论焦点:加沙平民伤亡责任归属

辩论现场,以色列军官试图为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辩护,声称冲突根源在于哈马斯扣押人质并持续发动袭击。他强调只要人质问题未解决,以军就不会停止军事行动。对此,阎学通教授当场驳斥:"这种论调已经没有人会相信了。军人的职责是保护平民,而不是针对妇女儿童。"

阎学通教授进一步指出,事实真相不应由冲突一方单方面定义。他呼吁国际社会以联合国框架为基础,落实"两国方案",认为只有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以双方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反恐,否则以色列将陷入永无止境的冲突循环。

加沙人道危机持续升级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9月16日声明显示,随着以军在加沙城军事行动升级,近4.8万巴勒斯坦人在14日至15日期间被迫从北向南迁移。现场图片显示,拉希德沿海公路上挤满了满载家具的驴车和货车,两侧是步行逃难的民众。

然而,加沙南部并非安全避难所。哈马斯政府媒体办公室16日披露,约1.5万抵达汗尤尼斯马瓦西地区的民众因环境恶劣选择返回加沙城。更令人震惊的是,16日当天一枚炸弹击中逃生公路上的车辆,造成人员伤亡。

平民困境:无处可逃的绝望

49岁的法蒂玛·扎赫拉·萨维尔向记者倾诉:"那里根本活不下去。我们住在老鼠和虫子横行的环境里,南部也会发生爆炸。搭车费用太高,我没有帐篷,也带不走存下的物资。"32岁的摄影师尤素夫·马什哈拉维也表示:"以军声称南部是人道主义区,但他们一直在南部发动袭击。"

这种困境并非首次出现。2023年10月,以军曾要求加沙北部居民南撤,但当民众抵达"安全地带"后仍遭遇空袭。今年1月,以军又允许公民步行返回北部,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加剧了人道灾难。

国际反应:谴责与支持并存

英国外交大臣库珀16日强烈谴责以军行动,称其"极其鲁莽且令人发指"。而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承认以色列"被孤立",但仍坚持"别无选择"的立场。这种矛盾态度折射出以色列在国际压力与国内政治之间的艰难平衡。

美国角色:默许还是纵容?

美国务卿鲁比奥15日访问以色列后不久,以军就发起地面攻势。鲁比奥公开表示支持以色列"消灭哈马斯",这种表态被外界视为对冲突升级的"开绿灯"。哈马斯16日声明指责美国对"系统性种族灭绝战争"负有全部责任。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分析指出,美国是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核心支持者。没有美国的资源提供和战略默许,以色列难以将战争扩大到如此规模。美国将以色列视为中东"战略资产",这种定位使其愿意承担道义和政治代价。

地区格局生变:海湾国家战略觉醒

在鲁比奥访问卡塔尔期间,两场地区峰会在多哈举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呼吁团结应对威胁,"海合会特别峰会"宣布启动"联合防御机制"。这标志着海湾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安全策略。

丁隆教授认为,以色列首次攻击海湾国家打破了地区安全格局,迫使这些国家寻求军事自主性。虽然海湾国家实力与美以不在同一量级,但安全威胁排序已发生变化,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进程陷入停滞。

未来走向:战火难熄与外交努力

丁隆教授指出,即便以色列攻占加沙城,战火也难以终结。以色列缺乏重建规划,其核心目标是将巴勒斯坦人转移出加沙,这种政策将导致长期动荡。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可能将战火引向其他方向,9月9日其72小时内袭击6个阿拉伯国家就是明证。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际社会正通过外交途径推动问题解决。9月22日,联合国大会将举行"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预计多国将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丁隆教授认为,这反映了国际社会的人心向背,为巴勒斯坦问题解决注入希望。

这场北京香山论坛上的激烈辩论,不仅展现了学术界与军方的思想交锋,更折射出巴以冲突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当学者的理性声音与军方的强硬立场正面碰撞,世界再次将目光投向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