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寒冰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金球奖评选中,一场关于公平性的争议席卷了女足世界。英格兰球员鲁索,这位同时捧起女足欧冠和女足欧洲杯双料冠军的杰出运动员,在金球奖评选中却意外地仅位列第三。而反观其竞争对手邦马蒂,尽管仅收获西班牙国内三冠王,却凭借此前连续两年积累的巨大得分优势和人气,成功实现了金球奖的三连冠。
这一评选结果,在欧美女足运动蓬勃发展的当下,无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它凸显了女足世界在评奖领域存在的“信息茧房”效应——即评委在评选过程中,往往更依赖于球员的名气和过往表现,而非基于客观、全面的数据和事实。相比之下,男足金球奖已经借助大数据和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了评奖依据的公开化、透明化,使得评委的评判更加客观、公正。而女足世界在这方面,显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男足评奖依据的大数据化、评判舆论环境的客观化与透明化相比,大致存在15年的时间差。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次女足金球奖评选中,最佳俱乐部的荣誉归属了拿到女足欧冠冠军的阿森纳,最佳教练和最佳门将也均来自获得女足欧洲杯冠军的英格兰队。然而,作为女足欧冠与女足欧洲杯双料冠军的核心成员,英格兰前锋鲁索却成了唯一的“失败者”。更令人关注的是,当邦马蒂当选女足金球奖的结果宣布时,她在西班牙女足的队友卡尔登黛也流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回顾过去一年,卡尔登黛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她不仅在上赛季斩获了女足英超官方与球员工会评选的双料最佳球员头衔,还随队在女足欧冠决赛中击败前东家巴萨夺冠,实现了个人女足欧冠的四连冠。在女足欧洲杯决赛中,她同样取得了进球,而邦马蒂当时却罚失了点球,导致球队丢冠。这些事实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女足金球奖评选公平性的质疑。
从个人数据来看,邦马蒂也并不占优势。上赛季,她出战58场,贡献了20球16助攻,直接参与了36粒进球。然而,在女足欧冠中,她仅打入了4球;在女足欧洲杯中,也只在半决赛加时赛打入1球淘汰了德国队。相比之下,鲁索和卡尔登黛在女足欧冠赛场上并列银靴(各7球),在女足欧洲杯决赛中两人也均有进球。无论从进球数还是关键比赛的表现来看,她们都优于邦马蒂。
具体到个人数据对比,卡尔登黛上赛季出战56场,贡献了23球20助攻,直接参与了43粒进球,并且手握女足欧冠冠军的荣誉。而鲁索同样出战了56场,收获了25球9助攻,直接参与了34粒进球,并且拿到了俱乐部与国家队的欧洲双冠。无论从个人数据还是团队荣誉的角度来衡量,鲁索和卡尔登黛都比邦马蒂更有资格获得金球奖。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个人数据与团队荣誉均不占优的邦马蒂完成了女足金球奖的三连冠,同时也延续了巴萨女足球员在该奖项上的五连冠纪录。
此次女足金球奖的争议结果,与2010年首届FIFA男足金球奖的争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斯内德随国际米兰拿到了包括欧冠在内的三冠王,还随队闯入了世界杯决赛并与他人共享了世界杯金靴的荣誉。同期,哈维和伊涅斯塔更是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的绝对核心。然而,最终仅收获西甲冠军与欧洲金靴的梅西却捧起了奖杯。而此次女足金球奖的争议更甚:当年梅西虽然团队成绩处于下风,但至少个人数据呈现出了断崖式的领先。可邦马蒂此次甚至连个人数据都不占优势。
尽管近年来欧美女足运动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但依托大数据平台的女足球员个人数据尚未像男足领域那样被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充分展示和深度讨论。这也导致了女足金球奖评选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印象凌驾于客观依据之上的问题。本届金球奖的评委是来自世界排名前100位足协代表队所在地区的媒体人,但女足各代表队的实力差距远大于男足,评委在评奖时更多依赖的仍然是球员的名气。
有人或许会以邦马蒂上赛季斩获女足欧冠与女足欧洲杯双料最佳球员为由,将其作为她获奖的“实力依据”。但在这两项赛事中,她的个人数据与团队荣誉终究不及鲁索和卡尔登黛两位竞争对手。这种主观印象凌驾于客观依据之上的个人最佳评选方式,和此次女足金球奖结果一样,难以服众。
随着欧美女足运动的持续蓬勃发展,当媒体与球迷对女足球员的大数据展开更充分的报道与讨论后,未来女足重要个人奖项的评选也将如今年的男足金球奖一般,更趋客观、公平且令人信服。但显然,这需要时间的积淀和行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