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9月24日讯 针对2030年世界杯可能扩军至64队的传闻,北青体育近日发表评论称,中国足球与其寄望于国际赛事规则调整,不如将精力投入青训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国家队竞争力。
当地时间9月23日,国际足联在瑞士苏黎世总部就南美足联提出的“2030年世界杯扩军至64队”提案展开讨论。尽管该议题因涉及赛事规模、商业价值分配等问题引发广泛争议,短期内难以形成最终决议,但已引发全球足球界的深度关注。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扩军能否成为冲击世界杯的“捷径”成为焦点话题。然而现实数据显示,即便亚足联在2030年世界杯获得超过10个参赛名额,以当前国足世界排名第94位、亚洲排名第14位的实力,通过预选赛突围的难度依然巨大。近年来,中国足球界已逐步意识到,依赖规则红利而非自身实力提升的路径难以持久。
该提案的提出可追溯至今年3月国际足联理事会会议。当时,乌拉圭足协主席亚历杭德罗·多明戈斯正式提交“2030年世界杯扩军至64队”的动议,但立即遭到德国足协主席纽恩多夫、欧足联主席切费林等人的反对。双方争议的核心在于扩军是否会稀释赛事竞技水平,以及如何平衡各大洲的参赛权益。
据外媒报道,此次国际足联重启扩军讨论后,各界反应不一。中国球迷对此尤为关注,毕竟在2026年世界杯扩军至48队后,亚足联获得8.5个参赛名额,但国足仍在亚洲区预选赛第三阶段被淘汰。若2030年维持48队规模,中国队的出线形势仍不容乐观。
从竞技层面分析,中国男足当前面临多重挑战:国家队主教练人选悬而未决,球员年龄结构老化,新生代球员国际大赛经验匮乏。尽管王钰栋等新秀的涌现带来一丝曙光,但整体人才储备质量仍需提升。足球界专家指出,从潜力新星到成熟国脚的成长需要5-8年周期,短期押宝某项大赛的做法并不可取。
北青体育评论员认为,2030年世界杯是否扩军对国足的影响有限。真正决定中国足球命运的,是青训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各级国字号球队的锻造效果。数据显示,日本、韩国等亚洲强队每年注册青少年球员超百万,而中国同期数据不足其十分之一,这种基础差距难以通过赛事规则调整弥补。
当前,中国足球需双管齐下:一方面扩大青训覆盖面,建立从校园足球到职业俱乐部的完整人才输送链;另一方面强化U系列国字号梯队建设,通过长期集训和国际赛事锻炼提升球员实战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世界杯舞台上真正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