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足联公布了一项重磅罚单,马来西亚国家队在归化过程中涉及7名球员伪造身份,导致马来西亚足协被重罚,同时这7名球员被禁赛一年。这7名球员刚刚完成归化,便在亚洲杯预选赛中帮助马来西亚以4比0大胜越南。如今,越南足球界最关心的问题是:这场比赛为何没有被判负?
国际足联在公布罚单后,给予了马来西亚足协10天的上诉期。马来西亚足协反应强硬,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将动用一切法律途径和程序进行申诉。他们坚称,国际足联此前已经审查并正式确认过这些球员具备参赛资格,因此没有理由再处罚他们。这一立场使得整个事件的博弈变得复杂起来,马来西亚足协显然准备死磕到底,最终裁决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
这场亚洲杯预选赛由亚足联组织,因此比赛结果是否改判的最终决定权在亚足联手中。然而,亚足联不可能在国际足联的上诉程序结束前贸然行动,否则将构成越权。这种国际体育组织间的权限划分,客观上延缓了判决进程。亚足联目前如同等待终审判决的法官,必须等待国际足联的所有程序全部走完才能出手。
国际足联已将球员是否有资格代表马来西亚参赛的问题,提交给了国际足联足球法庭审议。这意味着除了伪造文件的违规行为外,这些球员的身份合法性本身也成了疑问。如果足球法庭最终认定他们根本不具备代表马来西亚的资格,那么不仅仅是禁赛处罚的问题,所有他们参加的比赛都可能被追溯判负。
如果马来西亚4比0战胜越南的比赛最终被判0比3负,将直接改变小组出线形势。越南队可能因此直接获得亚洲杯正赛资格,而马来西亚足球将遭遇重创,不仅失去大赛机会,国家足球声誉也将严重受损。此外,连3月份马来西亚2比0战胜尼泊尔的比赛也可能被改判,因为其中一名涉事球员在那场比赛中取得了进球。这场归化风波提醒我们,归化球员也需要谨慎,必须对国际足联的规则有深刻了解,不能仅凭国际足联的认可就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