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备受关注的篮球直播节目中,国内知名篮球评论员杨毅携手团队成员任冉,共同探讨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为何中国篮球难以涌现出像文班亚马这样的篮球奇才?杨毅透露,他曾与周琦深入交流过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直指教练团队的思维固化。
“我和周琦聊过这个话题,因为他的身体条件、打法特点,在青少年时期与文班亚马颇为相似。他小时候也是打后卫出身,外线技术,尤其是运球和传球,在比赛中时有亮点。但我就问周琦,如果文班亚马在中国成长,到了20岁还能保持这种打法吗?周琦说,基本不可能。”杨毅在节目中分享道。
杨毅进一步分析,问题主要出在教练团队的思维上。“我们的教练,包括青少年教练,往往比较传统,缺乏想象力。这其实与我们对世界篮球潮流发展的认知有关,也与我们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中国人普遍比较踏实,几千年来循规蹈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我们的创新思维。”
杨毅还举例说明,中国篮球的传统培养模式往往对球员的位置有严格界定。“个子高的就得进内线,不可能让你在外面飘着投。就像周琦,他小时候因为个子矮打后卫,后来长高了,就再也没打过后卫。”这种过早的球员定型,让许多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失去了全面发展技术、提升综合能力的机会。
“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U12、U15是两道坎,到了15岁,球员的位置就基本固化了。那时候,教练为了比赛成绩,不可能再让你尝试新的打法。别说是中国教练,就算是文班亚马的教练来了,面对这样的环境,也得做出改变。”杨毅感慨道,“他的偶像可能是微笑刺客伊赛亚-托马斯和手枪皮特马拉维奇,但到了中国,他的偶像可能就得变成单涛和巴特尔了。”
从杨毅的分享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篮球之所以难以培养出文班亚马这样的篮球奇才,关键在于教练团队的思维固化。这种培养模式不仅限制了球员的技术发展,也让他们难以跟上世界篮球的最先进打法。
杨毅认为,环境对球员的成长至关重要。他甚至开玩笑说,就算是文班亚马来了中国打球,也得按照我们的固化模式来培养。长期下来,一些球员的天赋可能就会被磨灭,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正因如此,近年来留洋风气在中国篮球界悄然兴起。杨瀚森等年轻球员纷纷走出国门,去接触更先进的篮球体系和打法。在2025年亚洲杯中,中国男篮的成绩让我们看到,年轻中国球员中并不缺少天赋,只是问题出在了环境和培养模式上。
从这些分析来看,杨毅的观点确实比较客观。中国篮球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就必须在教练团队的思维和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