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屾
9月23日,中国球员曾凡博与NBA篮网队签下了一份训练营合同,尽管距离常规赛赛场尚有距离,但这无疑是他追逐篮球梦想的重要一步。仅仅两天后,上赛季CBA本土得分王林葳与俄勒冈大学队友爬山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预示着他即将征战NCAA篮球赛。与此同时,加盟NBA开拓者队的杨瀚森和前往欧洲征战西班牙乙级联赛的余嘉豪,共同构成了中国篮球新一轮的留洋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在国内赛场声名显赫的球员外,还有众多年轻球员早已在欧洲和美国的次级联赛中崭露头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50名中国篮球运动员在海外联赛打拼,其中大部分在美国的高中和大学效力。例如,在旧金山大学效力的王俊杰、赵维伦,在西雅图大学效力的淡厚然,以及在乔治城预备中学但已获得包括马里兰州大学等10所NCAA一级联盟offer的郇斯楠。
从留洋模式的经济来源来看,可以大致分为自费、俱乐部赞助和获得篮球奖学金三种。自费方式的好处在于球员未来发展不受约束,如王俊杰未来若选择回到CBA效力,可完全依照个人意愿选择俱乐部,待遇也能得到充分保障。俱乐部资助则能减轻球员个人经济负担,像山西俱乐部近年来在这方面投入不少,张博源、淡厚然等潜力新人的职业走向都与俱乐部深度绑定。而篮球奖学金方式则需要球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如签约时必须是“非传统青训体系的自由球员”,即未与任何CBA俱乐部或地方体育局建立从属关系,球员在未来职业选择上需优先遵守奖学金的规划,郇斯楠、李信仪等人便依托这种模式在海外发展。
“更早接触高水平篮球,不论是训练还是比赛,肯定是好事。”中国男篮前国手焦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当年,不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可能也就是在休赛期去海外打打比赛,因为条件毕竟有限。但现在不一样了,不论是采用什么样的留洋方式,你可以了解自己水平究竟如何,知道自己的潜力和努力的方向。可能在国内,你是同年龄段的佼佼者,但一到国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差距。”
中国篮球已经从这种发展趋势中有所收获。今年夏天,王俊杰横空出世,虽然他之前在国内校园篮球层面知名度很高,但外界还是没有想到,通过在美国的深造,他在今年亚洲杯赛中的表现会如此出色:场均贡献13分、4.2个篮板球和1.2次助攻,投篮命中率56.1%,三分球命中率47.8%,并入选了亚洲杯最佳阵容。而在今夏举行的U19世界杯中,小将郇斯楠场均出战25分钟,得到11.3分4.6篮板和5.0盖帽,投篮命中率55.4%。美国媒体预测,郇斯楠会在2028年NBA选秀中首轮高顺位被选中。
不仅如此,由于从高中阶段就在高水平篮球世界中成长,这些年轻球员会更早了解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更加适应国际篮球的身体对抗,因此在大赛中的心态更好。2023年U19世界杯,当时还在欧洲训练比赛的赵维伦就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的个人得分能力和发动挡拆的能力都得到了广泛认可。
曾几何时,中国篮球所谓的留洋,总包含着一些贬义的味道,毕竟其中的大多数人还未打出任何名堂,就已经泯然众人。即使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可以长期在CBA联赛效力,但对中国篮球的贡献也相对有限。但随着年轻一代球员更早走出去融入高水平比赛环境,这种局面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仍然会是学校体育、职业队和留洋等多种方式并存,但因为留洋方式的各方面保障越来越好,成材率逐渐提升,中国篮球的通道会更加开阔。
中国青年报北京9月29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