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AI制图
国庆长假前夕,'机票跳水'现象再次成为打工人群体的热议话题。不少消费者反映,提前购买的机票在临近出行时价格暴跌,部分案例中差价超过千元,而退改政策的不透明更让维权之路充满坎坷。
9月初,深圳白领林跃以800元价格预订了9月27日飞往上海的机票。9月25日查询时发现,同一航班票价已降至300余元,更让她无奈的是,在线值机时还额外支付了100元选座费。'相当于还没出发就亏了600元',林跃无奈表示。
类似遭遇并非个例。方晓明9月中旬花费1300余元预订的深圳出发机票,9月26日查看时已跌至800多元。'退票要扣400多手续费,改签又要补差价,怎么算都是亏',他在社交平台吐槽道。
机票销售市场的乱象远不止于此。近年来,选座费、行李托运费等附加收费项目屡遭诟病,而退改签政策的不透明更成为消费者维权的重灾区。
9月下旬,台风'桦加沙'导致大湾区五座机场近3500架次航班取消。在黑猫投诉平台,多位消费者反映返程机票退改难问题。卢嵋预订的深圳-曼谷往返机票,去程因台风取消后,代理平台拒绝免费退返程票,改签需支付800元手续费。
'返程票500元买的,现在退票一分钱拿不到,改签还要倒贴300元',卢嵋展示的订单截图显示。目前她已向12315投诉,并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消费者维权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除12315投诉外,民航局官网、黑猫投诉平台成为主要渠道,部分消费者选择通过诉讼解决。2024年黑猫投诉年度报告显示,机票领域投诉量同比增长37%,其中62%涉及退改签纠纷。
临期跳水损失惨重:消费者直呼'还没出发就亏钱'
票价波动机制引发公平性质疑
社交平台充斥着大量吐槽帖:'提前两周买票多花1300元''付款三小时后降价200元'。某消费者展示的订单显示,其预订的国庆往返机票累计跌幅达1300元,相当于行程尚未开始就产生亏损。
黑猫投诉2024年度报告指出,票价临期跳水和退改签费用过高是机票领域两大投诉焦点。航司动态定价机制的不透明,导致消费者与销售方存在严重信息差,部分案例涉嫌价格欺诈。
针对票价波动问题,东方航空、南方航空自2024年1月起实施'24小时买贵退差'政策。旅客在购票后24小时内发现降价,可重新预订同航线、同日期航班,原机票免费退。但目前该政策尚未在其他航司普及。
社交平台流传着'超时退票攻略':部分消费者通过反复沟通,成功以重新购票方式实现免费退改。但这种方式存在不确定性,且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成本。
特殊情况退票存在操作空间。去年9月,袁融因耳膜穿孔手术成功申请全额退票。'医生证明耳膜对气压敏感,航司最终批准了申请',她展示的医疗记录显示。但这种案例具有特殊性,不适用于普通消费者。
代理平台销售猫腻频现。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32%的机票投诉涉及'退高买低'、价格不符等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此类行为最高可获'退一赔三'赔偿。
今年上半年,中国之声调查揭示代理平台乱象:通过私自改签、退票重购等方式赚取差价。某律师亲历案例显示,平台在其不知情情况下退掉890元机票,重新购买520元同航班票,意图侵吞370元差价。
维权过程往往耗时费力。律师小朱历时数月维权,最终获得3000元赔偿,未达'退一赔三'标准。'平台先提出退差价,后称最多赔1500元,经过多轮投诉才争取到3000元',她展示的投诉记录显示。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电子客票暂行管理办法》,行程单价格必须与实收金额一致。违反者需承担赔偿责任,消费者可据此主张权益。
小朱最终接受3000元赔偿方案。'如果没看到退票短信,根本不会发现被坑',她提醒消费者购票后需核对票号、价格信息,发现异常及时维权。
台风致航班取消:返程退改遭天价手续费
平台规则与航司政策存差异
国际航班退改纠纷更为复杂。卢嵋遭遇的案例中,平台以'返程未取消'为由拒绝免费退票,改签手续费高达800元,占票价的160%。'去程都飞不了了,返程凭什么不能退?'她在投诉中质疑。
平台客服引用'航司规则'作为依据,但东航公开政策显示,受台风影响的涉港航班可免费退改。穆童的类似遭遇中,平台最初要求收取698元返程退票费,占票价的35%。
根据《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非自愿退票不得收取费用。东航客服确认穆童符合免费退票条件,但强调'审核权在平台'。这种权责分离导致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
部分平台存在故意误导行为。穆童与东航核实政策后,平台仍坚持收取手续费。经过12315投诉和社交平台曝光,平台最终全额退款。'不知道还有多少消费者被同样套路',她在维权成功后表示。
目前卢嵋的投诉仍在处理中。'如果协商无果,只能走法律途径了',她展示的12315投诉记录显示。这场由机票跳水引发的维权潮,折射出航空消费市场存在的深层问题。
(备注:文中人物除小朱外,其他均采用化名)
文丨黄小邪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