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萨马·本·拉登,这位曾让全球为之震颤的恐怖组织头目,于1957年3月10日出生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其父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是来自也门的建筑大亨,与沙特王室关系密切,承揽了众多大型工程项目。本·拉登的母亲哈米达·阿尔-阿塔斯是其父的第十位妻子,在庞大的家族中,本·拉登有五十多个兄弟姐妹。他自幼生活优渥,1968年至1976年期间就读于阿尔-萨格尔模范学校,这是一所沙特富家子弟云集的学校,课程设置包括阿拉伯语、数学和宗教课程。
进入大学后,本·拉登前往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主修经济学和管理学。在此期间,他开始接触激进思想,受教于伊斯兰学者阿卜杜拉·优素福·阿扎姆,并研读了穆斯林兄弟会领袖赛义德·库特布的著作。1971年,他曾短暂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英语,但不久后便返回沙特。
1974年,本·拉登在叙利亚拉塔基亚迎娶了首位妻子纳吉瓦·加内姆。1979年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拉登认为这是实现其“圣战”理想的契机,遂携带家族资金前往巴基斯坦边境,全力支持抵抗苏联的阿拉伯志愿者。他不仅提供武器和补给,还积极组织人手参与战斗。
20世纪80年代初,本·拉登与阿扎姆携手在巴基斯坦的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山区建立了培训营。1987年的贾吉战役中,他亲自率队参战。1988年8月11日,他在白沙瓦正式创立了基地组织,成员主要来自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
1989年苏联撤军后,本·拉登返回沙特,但很快便与政府产生矛盾,原因是其公开批评沙特允许美国军队驻扎。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他试图组织阿拉伯战士提供帮助,却遭到沙特政府的拒绝。1991年,沙特政府将其驱逐出境,并没收其护照,他被迫逃往苏丹,在喀土穆郊区定居。
在苏丹期间,本·拉登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并雇佣前战士作为工人。然而,他的行动也引发了一系列国际事件。1992年12月29日,他涉嫌参与亚丁酒店爆炸案;1993年,又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扯上关系。1996年,在美国的压力下,苏丹政府将其驱逐,他再次返回阿富汗,并得到塔利班的庇护。同年8月,他公开向美国宣战。
1998年8月7日,本·拉登指挥的基地组织袭击了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造成数百人死亡。美国随即于8月20日发动导弹袭击,但本·拉登却安然无恙。1999年6月,美国法院对其提起诉讼,FBI将其列为十大通缉犯之一,悬赏500万美元。
2000年,本·拉登迎娶了第五位妻子阿马尔·艾哈迈德·阿尔-萨达赫。同年10月12日,他策划的科尔号驱逐舰爆炸案再次震惊世界。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成员劫持飞机撞击纽约双子塔和五角大楼,还有一架飞机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导致近3000人丧生。本·拉登随后承认这是基地组织所为。美国随即入侵阿富汗,他被迫逃往托拉博拉山区。
本·拉登身高1.93米,体型瘦削,左撇子,常拄杖并戴头巾。他共有20到26个孩子,其中包括阿卜杜拉、萨阿德、奥马尔和哈姆扎等。2010年,情报显示他藏身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郊区的一栋楼房内,该处距离军事学院仅1.3公里。
本·拉登一生从事极端活动,从支持阿富汗抵抗苏联入侵到策划全球恐怖袭击,基地组织在他的领导下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他公开反对西方,但其家族却依靠建筑业发家致富,并与沙特王室保持着密切联系。然而,他所策划的袭击却导致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基地组织的分支也在全球各地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他多年藏身暗处,直至2011年被美军击毙。
201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追踪本·拉登的信使易卜拉欣·赛义德·艾哈迈德(外号“科威特人”),发现其常前往阿伯塔巴德郊区的一栋三层楼房。该楼房墙高3到6米,带有刺铁丝网,没有电话和网络,居民通过烧垃圾处理废弃物且从不出门。妇女晾晒的衣物显示有多人居住,但从未有人外出。情报分析显示,信使听从另一位男子的指挥,该男子地位极高且从不露面。
中央情报局利用卫星和无人机对该区域进行监视,估算出该处有60%到80%的可能性是本·拉登的藏身之地。2011年1月,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威廉·麦克雷文得知了这一情况。五角大楼提出了三个行动方案:B-2轰炸、联合巴基斯坦进行突袭、特种部队渗透。考虑到轰炸可能引发的外交麻烦以及联合行动可能导致的泄密风险,奥巴马在2011年3月14日和29日审阅方案后,最终选择了特种部队渗透的方案。海豹六队红中队的23名队员在北卡罗来纳和内华达进行了模拟建筑训练。
2011年4月26日,队员从美国飞往阿富汗贾拉拉巴德。4月29日,奥巴马下达了行动命令,但因天气原因行动被推迟至5月1日美国时间。巴基斯坦时间5月2日凌晨1点,两架黑鹰直升机搭载队员和军犬凯罗起飞。其中一架直升机在降落院内时遭遇涡旋,被迫降落时尾桨撞墙。队员炸开墙壁进入楼内,击杀了信使和他的兄弟。在二楼控制住妇女和儿童后,队员在三楼击毙了本·拉登,他胸部和头部中弹。
在搜查房间时,美军发现了5台电脑、10个硬盘、几十个U盘和CD。硬盘中存储有游戏如《反恐精英》、卡通如《蚁哥正传》、纪录片以及大量色情内容。房间内还发现了三把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两把手枪、十二部手机以及鸦片。行动持续了38分钟,美军带着尸体和硬盘撤离,并烧毁了坠毁的直升机。
这些光碟和硬盘的内容与本·拉登对外宣扬的极端宗教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一直批评西方利用妇女身体进行腐朽传播,然而在其住所却发现了大量色情内容。官员表示,这些色情内容的数量相当可观。虽然无法确定是谁观看的这些内容,且电脑可能是二手的,但它们被藏匿在本·拉登的住所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游戏和卡通的存在也显示出他的生活并非只有极端的宗教教义。情报员分析认为,这些光碟和硬盘中可能藏有加密的消息,因为本·拉登不信任电子邮件,而是通过信使传递信息。
击毙本·拉登后,美军通过DNA比对确认了其身份。相关材料显示,他正在策划新的袭击行动,并与基地组织的分支保持着联系。色情内容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官员表示这可以损害他的名声,减少其对极端分子的吸引力。专家指出,这暴露了他的伪善面目,显示出生物欲望在意识形态面前的压倒性优势。材料还显示,他让妻子帮助撰写讲稿,但却不看女主播的节目。此外,他还关注媒体对自己的报道。
本·拉登的尸体被运往巴格拉姆基地进行DNA比对后,转至卡尔·文森号航母,按照伊斯兰习俗裹上白布葬入大海,以防止其成为圣地。2011年5月2日,奥巴马宣布了本·拉登的死讯。基地组织于5月6日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誓言要进行报复。巴基斯坦政府否认曾庇护本·拉登,并于2012年2月26日拆除了其藏身的楼房。
基地组织随后任命扎瓦希里为新领袖,并于2011年6月16日宣布了这一决定。然而,组织的影响力逐渐弱化。2011年5月13日,巴基斯坦塔利班袭击了海军基地。2013年,无人机击毙了阿布·亚哈亚·阿尔-利比。2015年1月7日,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声讨了巴黎查理周刊的袭击事件。2014年,美国撤军阿富汗后,本·拉登的文件指示了后续的策略。
2017年11月1日,CIA发布了相关文件,其中包括本·拉登的日记,记录了他对附属组织如博科圣地的指导。2019年,其子哈姆扎发布音频号召袭击西方。2022年7月31日,无人机在喀布尔击毙了扎瓦希里。基地组织随后任命赛义夫·阿尔-阿德尔或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尔-马格里比为继任者,但组织已经碎片化,资金匮乏,招募困难。
本·拉登死后,基地组织没有发动大规模行动,但其分支仍在各地制造混乱。他的遗产是恐怖主义的标签和伪君子的名声,这使得其对极端分子的吸引力大幅下降。相关材料暴露了他的矛盾之处,显示出极端外表下的私欲。全球反恐行动持续抓捕成员,法庭审讯相关文件。虽然基地组织已经弱化,但威胁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