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广东饮料巨头东鹏半年营收破百亿,林氏家族分红超8亿

时间:2025-10-04 10:08:02 来源:特特农村生活 作者:特特农村生活

近年来,东鹏饮料在能量饮料市场掀起了一场逆袭风暴。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小厂,到如今稳居行业第二的巨头,东鹏的崛起堪称商业奇迹。而这一切的起点,要追溯到2003年。

那一年,深圳市豆奶饮料厂年营业额仅2000万元,连员工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时任副总经理的林木勤,带着19名员工凑齐267万元,拿下了58%的控股权,将厂子更名为深圳市东鹏实业有限公司,林木勤也由此成为董事长。接手初期,东鹏只能靠1元一盒的菊花茶勉强维持,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艰难求生。



2008年,功能饮料市场迎来爆发期,红牛在中国市场一飞冲天。林木勤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决定带领东鹏进军功能饮料领域。但与1998年首次推出东鹏特饮时的模仿策略不同,这次东鹏选择了差异化竞争。2009年,东鹏推出瓶装版东鹏特饮,采用塑料瓶加防尘盖设计,不仅成本更低,还解决了易拉罐喝不完易洒的问题。价格直接定在3元,比红牛便宜一半,精准锁定货车司机、建筑工人等蓝领群体。这些人群工作强度大,需要快速补充能量,东鹏特饮的口感借鉴了红牛的成功经验,但包装和容量进行了调整,避免了直接竞争。

产品推出后,销量逐渐攀升。东鹏并未满足于产品创新,还在渠道建设上下了大功夫。早期,东鹏深耕下沉市场,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入手,逐步包围城市。经销商数量从零起步,到2010年,东鹏的产值从1500万元飙升至2.5亿元,功能饮料成为主力军。2013年,东鹏邀请谢霆锋担任代言人,那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广告语响彻全国。通过电视广告、综艺赞助和体育赛事合作,东鹏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经销商网络也迅速扩张,服务处从几个大区扩展到全国300多个,终端门店覆盖率直线上升。

2016年,红牛陷入商标纠纷,国内市场陷入混乱。东鹏抓住这一空档,加大推广力度。高速服务区成为主战场,东鹏投入巨资投放冰柜,全国高速路边随处可见东鹏的产品。三年下来,东鹏的市场占有率翻倍,从红牛的跟班跃升至行业第二。东鹏的渠道策略以饱和式覆盖为主,地级市基本实现全覆盖,经销商利润空间大,推广积极性高。蓝领群体的黏性强,重复购买率高,东鹏特饮的年销量稳稳突破亿瓶。



2020年,东鹏特饮销量首次突破百亿,成为大单品。次年5月27日,东鹏在A股上市,首日股价上涨44%,14天内连续14个涨停板,市值直接突破千亿。上市后,东鹏并未停下脚步,开始多元化产品线布局。除了东鹏特饮,还推出了东鹏补水啦电解质饮料,瞄准运动后补水市场;东鹏大咖咖啡饮料,抢占咖啡市场一角;乌龙上茶茶饮料,主打低糖健康。2023年,又推出了VIVI鸡尾酒预调酒和海岛椰汁。这些新品成为整体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东鹏补水啦,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4.93亿元,同比增长213.7%,占比从6%跃升至13.91%,成为新的增长点。

渠道扩张是东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上市前,东鹏的终端门店数量已突破百万,上市后加速扩张,2025年上半年,全国420万家终端门店都有东鹏的身影,经销商数量超过3000家。冰柜投放量超过30万台,覆盖便利店、超市、汽配城等蓝领聚集地。线上渠道也未被忽视,通过电商和小程序联动,F2B2b2C模式打通全链路。经销商网络稳固,高利润分成让经销商推广积极性高涨。下沉市场做得细致入微,农村小店、乡镇集市随处可见东鹏的产品。高速服务区是重点布局区域,在红牛纠纷期间,东鹏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目前市场占有率稳定在24.7%,红牛为31%,两家合计占据超过半壁江山。



竞争从未停歇。在能量饮料市场,红牛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东鹏靠本土化策略突围,但也曾被业界指责模仿红牛的配方和包装。东鹏并未过多回应,而是埋头苦干,靠价格和渠道优势站稳脚跟。怪兽能量饮料进入中国市场后,东鹏并未慌乱,因为两者定位不同,怪兽偏向年轻潮流群体,而东鹏坚守蓝领实惠市场。达利园、娃哈哈等传统饮料巨头虽有渠道优势,但功能饮料并非他们的主战场,东鹏专攻这一领域,避免了正面竞争。2022年,东鹏销量超过红牛,成为行业第一,但红牛的品牌影响力仍在,东鹏需继续加大营销投入。

2025年上半年,东鹏的财报表现亮眼。8月22日,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公布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增长37.22%,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东鹏特饮仍是主力军,贡献83.61亿元,占比77.88%,但增速放缓至30%左右,新品东鹏补水啦成为整体增长的拉动点。毛利率稳定在40%以上,费用控制得当,销售费用率降至20%以下。行业平均增速仅为10%出头,东鹏凭借渠道深耕和产品迭代,远远甩开竞争对手。

业绩如此优异,分红自然水涨船高。公司拟以5.2亿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25元,总额达13亿元。这是上市后最大的一笔中期分红,显示出公司现金流充裕,对股东回报高度重视。林氏家族是最大受益者,林木勤直接持股49.74%,儿子林煜鹏通过平台控股6.44%,其他家族成员合计持股11.6%,总持股比例达62.91%。据此计算,家族独得8.18亿元。林木勤的弟弟林木港担任执行总裁,持股5.22%,分得6787万元。分红方案公布后,股价小幅波动,但市场普遍认可公司的分红意愿和回报股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