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今日房产
住宅小区的车库一定是在地下吗?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上海一份旨在提升居住品质的新规出炉,住宅车库的设计将迎来重大变革,催生所谓的“抬板住区”。这种设计通过抬高小区地面,留出的地面空间用于停车,同时实现人车分流,为居民带来更加舒适、便捷的居住体验。
01 “抬板住区”要来了
有人可能会问,“抬板”是不是就是把地面垫高几厘米?其实远非如此简单。
抬板住区,顾名思义,是将整个社区的“生活地面”像搭建平台一样架起来。下方的空间用于设置车库和设备房,而上方的空间则打造为业主散步的园林和休闲的架空层。这种设计相当于创造了一个“空中社区”,让住宅仿佛悬浮在地面之上,极具未来感和创新性。
上海此次出台的新规,为抬板设计大开绿灯。新规明确鼓励将车库设置在半地下层或住宅架空层内,且这些车库不计入容积率。此外,如果在车库上方再建造不封闭的架空层或风雨连廊,这些空间同样不计入容积率,为开发商提供了更多的设计自由度。
图源:《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住宅品质提升的规划资源若干意见》
02 抬板设计好处多多
谈及抬板设计的好处,我们首先要从“地下车库的成本账”说起。
传统地下车库是开发商建安成本的大头。由于需要深挖,土方工程费用高昂;同时,为了防止漏水,防水工艺必须采用最好的材料和技术;此外,车库内还需安装强光灯、星空顶等照明设施,后期维护成本也不低。然而,抬板设计将车库“挪”至半地下或架空层后,这些成本将大幅降低。无需深挖,防水压力减小,照明部分可依赖自然光,从而节省了大量开支。
更为关键的是“不计容”这一政策福利。容积率如同社区的“空间额度”,以往车库需要占用这一额度,导致开发商可能不得不压缩户型或绿化空间。而现在,车库不计入容积率,开发商反而能够投入更多资源来满足业主的需求,如加宽楼间距、增加社区会所等设施,甚至将车库设计得更加宽敞舒适。
对于购房者而言,抬板设计的好处更为直接。他们再也不用与“阴暗潮湿”的地库打交道了。未来去车库,可能只需推开单元门便是明亮的空间,阳光透过窗户洒落进来,找车位时无需再紧盯着指示牌;梅雨季节也不用担心地库返潮问题;有些抬板项目的车库门口甚至能够欣赏到园林美景,开车回家仿佛“穿过花园”。
杭州时舟里实景图
03 外地已有成功案例,上海紧随其后
“抬板”设计并非上海首创,外地已有诸多成功案例。
例如杭州的时舟里项目,整个小区被抬高了3米,车库有三分之一位于地面以上,低楼层住宅离地面近8米;而沐兰台项目则直接做了全架空平台,车库位于5.1米高的底层,上面再架设4米高的泛会所,住宅首层离地面高达9.1米,视野和通风效果极佳。上海也即将迎来这样的变革。徐汇的中海招商东安项目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该项目准备将整个社区抬高约4米,打造成为“浮岛”般的居住环境:下方是阳光车库,中间是架空层和园林景观,上方则是住宅楼。
东安项目效果图过程稿,仅供参考
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到,车库的窗户直接对着外面的道路,光线能够充分透进来;业主走在抬板上的园林里,不会被地面的车流所打扰,真正实现了“人车分流”。更令人期待的是,该项目还计划在抬板空间里做更多创新设计,比如在架空层增设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甚至将部分空间打造成花园景观。
东安项目效果图过程稿,仅供参考
有了新规的支持,“抬板”设计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流行趋势。当然,“抬板”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归家动线可能变得复杂、长期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未来它是否会成为上海住宅建设的标配,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看市场的反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