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跟跑到产业领跑:中国人工智能开启黄金时代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成为绝对主角。这场盛会不仅设立了1万平方米的AI专属展区,更吸引百度、科大讯飞等100余家顶尖企业参展,现场展示的机器狗骑行、咖啡机器人、10秒诊断农作物病害的「土谛AI」等创新成果,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中国AI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44个AI项目现场签约,万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据组委会统计,本届东博会期间共达成44个AI相关合作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24%,预计到2030年将带动形成超10万亿元的产业生态,这个数字已接近当前房地产行业总规模。
房地产时代渐行渐远,智能经济接棒在即
尽管房地产仍保持着1400万就业人口的支撑力,但行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6%,70个大中城市中仅3城房价环比上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层面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战略,明确要求两年内实现AI与六大核心产业深度融合,智能设备普及率提升至70%。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国AI开启全球竞速
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到2021年「十四五」将其列为国家级科技项目,再到2024年30项AI标准发布、84项标准制定中,我国已构建起完整的政策支撑体系。截至2025年9月,全国AI企业数量达5300家,占全球15%,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更在国际权威榜单中跻身前十。
中美AI竞速白热化,中国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回溯2022年末,OpenAI的ChatGPT引发全球关注时,中国AI产业尚存2-3年差距。但短短两年间,DeepSeek-v3等国产模型已实现技术反超,美国学者埃里克不得不承认:「中美AI差距正在以惊人速度缩小」。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每年超7000亿元的AI产业投入和20%以上的持续增长速率。
全球应用场景拓展,AI创造新价值空间
在南非,中国AI铁路安防系统使犯罪率下降80%;在泰国,央企AI采矿系统提升效率16%,年省成本近百万元;缅甸地震中,7小时开发的中缅互译软件大幅降低救援难度。目前,中国AI技术已与32个国家开展合作,覆盖农业、教育、医疗等20余个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普通人如何拥抱AI时代?
面对AI带来的就业结构变革,国家明确提出将催生新基建、新岗位、新业态。以无人机产业为例,已形成操作、研发、运维等完整就业链条。专家建议,公众应重点关注AI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岗位,这些领域预计将新增千万级就业机会。
数据资产替代土地资源,智能经济重构产业逻辑
不同于受土地资源约束的房地产,AI产业的核心是数据要素这一无限资源。当前我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万亿元级别。这种本质差异,使得AI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远超传统产业,更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正如全球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中国智慧世界(2025)》案例集所示,AI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场产业变革中,中国已占据先发优势,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发展动能,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经济命题。
参考资料:
1. 工人日报:《AI元素贯穿全场!1200项前沿产品集中亮相——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新机遇》
2. 国民经略:《取代房地产!中国最大支柱产业,要变了》
3. 神树中国研究院:《独家洞见:中国实施“AI+”的机遇与挑战》
4. 数字生命卡兹克:《一文带你通俗易懂地看懂人工智能,这是十年一遇的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