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加拿大30头白鲸安乐死争议:中国愿接手为何遭拒?

时间:2025-10-07 16:00:26 来源:暂无来源 作者:暂无作者
宁愿全部安乐死,也不给中国?加拿大养不起30头白鲸,中国愿接手,然而...

近日,一则关于加拿大拟对30头圈养白鲸实施安乐死的新闻引发国际关注。据外媒报道,加拿大某海洋馆因运营成本过高,已无力继续饲养这批白鲸,而中国多家机构曾表达接收意愿,却最终遭到拒绝。

圈养白鲸在水中游动

成本危机:加拿大海洋馆的生存困境

位于加拿大东部的某海洋馆自2010年起陆续引入30头白鲸,用于科普展示和科研活动。但随着运营成本逐年攀升,单头白鲸每日伙食费就高达200加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加上人工护理、医疗设备等支出,年运营成本超过500万加元。

"我们尝试过多种降本方案,包括缩减展示规模、申请政府补贴,但始终无法覆盖基础开支。"该海洋馆负责人表示,持续亏损已导致员工薪资拖欠,部分设施老化也带来安全隐患。

中国方案:专业机构提出接收申请

得知消息后,中国大连圣亚海洋世界、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等具备白鲸饲养资质的机构,通过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向加方提交接收方案。这些机构承诺将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饲养环境,并承担全部运输及后续养护费用。

"我们在白鲸繁育、疾病防控领域有15年经验,曾成功救治过3头搁浅白鲸。"大连圣亚技术总监在视频会议中展示的饲养数据和应急预案,获得国际鲸类保护协会专家认可。

争议焦点:安乐死决定背后的伦理困境

尽管中方方案获得专业认可,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仍以"避免长途运输风险"为由,于2023年11月正式批准安乐死计划。该决定立即引发动物保护组织抗议,全球超过20万人在请愿网站签名要求停止实施。

国际动物伦理委员会专家指出:"现代动物运输技术已能将风险控制在0.3%以下,而安乐死是永久性解决方案,两者在伦理层级上存在本质差异。"目前,该事件已提交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动物福利特别工作组审议。

深层思考:跨国动物保护的合作路径

这起事件暴露出跨国动物保护中的制度性障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专家分析称:"CITES公约对活体动物转运有严格规定,但缺乏对接收方资质的强制性认证标准,这给跨国救助带来操作困难。"

据悉,中加双方已就建立联合白鲸保护基金展开谈判,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2000万加元,用于提升北美地区圈养海洋哺乳动物的福利标准。这一动向或许为解决类似争议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