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赛季NBA季前赛全面拉开大幕,西部赛区的竞争格局愈发激烈。从纸面实力分析,雷霆、快船、掘金、森林狼和火箭均具备挑战总冠军的潜力,但季前赛首周战罢,卫冕冠军雷霆的统治力依然令人胆寒——首战轮休8大主力仍三节击溃黄蜂,次战11人休战的情况下从落后32分追至仅差6分,年轻球员在夺冠后展现出的自信提升肉眼可见。
相比之下,湖人双核东契奇与詹姆斯连续休战导致连败,尽管核心缺阵影响进攻效率,但球队防守体系几乎崩塌的现实,让外界对其新赛季前景充满质疑。而真正引发争议的,当属上赛季西部第四的掘金队——这支被美媒预测为夺冠概率前三的球队,在季前赛中暴露出致命短板。
休赛期操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上赛季季后赛,掘金在29天内打满两轮14场高强度比赛,首轮抢七淘汰快船后次轮负于雷霆,6人轮换阵容中4人带伤作战的惨烈场景仍历历在目。休赛期管理层迅速行动:威少跳出合同后,掘金立刻送走小波特换来卡梅伦·约翰逊,随后签下小哈达威、布鲁斯·布朗,交易得到瓦兰丘纳斯并签下霍姆斯,看似完成阵容升级。然而季前赛两战暴露出严重问题——首战森林狼替补阵容输8分,次战猛龙衔接段狂输16分,对手阵中多为边缘轮换球员,掘金却打得毫无章法。
衔接段崩盘:威少离队后遗症显现
威少离去后,掘金新赛季替补席计划由布鲁斯·布朗和小哈达威主导球权分配,瓦兰丘纳斯提供护框,斯特劳瑟等人负责拉开空间。但季前赛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对阵猛龙全队出现31次失误,从布朗到瓦兰无人能有效组织进攻,甚至出现“谁拿球谁单干”的混乱局面。这种表现与上赛季威少在场时激活第二阵容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虽偶有失误但能持续制造威胁。
约基奇的抉择:顶薪与争冠的双重困境
作为联盟公认的第一人,约基奇今夏拒绝3年2亿美元提前续约,选择专注于争冠目标。按照薪资规则,他可在明年夏天签下4年2.77亿美元顶薪合同,但掘金管理层近年来的操作却令人担忧:前任总经理布斯在夺冠后拆散阵容,强行培养新人却仅布莱恩站稳脚跟,更给穆雷开出4年2.08亿美元溢价合同。在奢侈税红线限制下,球队剩余薪资空间仅够底薪补强,导致小哈达威、布鲁斯·布朗等自由球员均以低价加盟,瓦兰丘纳斯甚至因合同压力被迫入队。
争冠之路:理想与现实的撕裂
尽管约基奇在2023年已证明带队能力,但当前阵容存在结构性缺陷:穆雷的溢价合同挤压空间,威少离队后替补席缺乏持球核心,新援尚未产生化学反应。季前赛暴露的衔接段问题若无法解决,约基奇恐将重蹈常规赛过度消耗、季后赛力竭的覆辙。尽管管理层仍有时间调整,但自由市场优质球员早已名花有主,掘金想通过小修小补实现争冠目标,难度堪比登天。
当其他争冠球队持续补强时,掘金却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约基奇若想在丹佛实现卫冕梦想,或许需要管理层在交易市场做出更大胆的决策,否则这位联盟第一人的巅峰期,很可能在奢侈税与阵容缺陷的双重挤压下悄然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