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未来三年贬值最快的不是房产现金,而是这三类物品

时间:2025-10-08 21:48:39 来源:诗意世界 作者:诗意世界

前几天整理房间时,翻出一台2020年花3万元购买的65寸智能电视。本以为这款当年顶配机型仍有价值,结果上网查询发现,同品牌新款不仅性能翻倍,价格却降至1.2万元。五年时间贬值60%,这个速度着实令人震惊。

当多数人紧盯房价涨跌和CPI指数时,却忽略了身边三类物品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缩水。未来三年,这种贬值趋势将愈发明显,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一、燃油车:三年贬值过半成常态

2022年初,我表哥以28万元购入某合资品牌中型燃油车。今年计划置换新能源车时,4S店仅给出13万元收购价,三年贬值超50%。这种案例在二手车市场屡见不鲜,大排量车型贬值率普遍达到40%-60%,部分冷门车型甚至无人问津。

数据印证着市场剧变:2022年燃油车销量占比尚有82%,到2024年已骤降至51%。同期新能源汽车零售量达1090万辆,同比暴增41%,与燃油车的销量差距仅剩109万辆。技术代差成为关键因素——当前主流新能源车续航突破600公里,岚图等品牌超快充技术12分钟即可充至80%,使用成本仅为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政策限制持续加码,深圳等城市对燃油车征收拥堵费,停车费较新能源车高出一倍。某车企财报显示,其燃油车业务收入占比仍达74.8%,这类企业未来将面临更大经营压力。对于消费者而言,此时购买豪华品牌大排量燃油车,无异于高位接盘。



二、传统家电:价格战催生"缩水冠军"

家电市场的贬值现象更具普遍性。2022-2025年间,空调均价下降35%,冰箱降幅28%,洗衣机跌32%,电视价格更是暴跌45%。技术迭代速度惊人,2021年购买的空调现已沦为"老古董",新款制冷效率提升20%,耗电量却降低30%。

产能过剩加剧价格竞争,2024年四季度全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76.4%,家电行业长期徘徊在60%-70%的低位。为消化库存,某品牌65寸电视促销价直降50%,消费者已形成"大促才下单"的购买习惯。年轻群体消费观念转变更具冲击力,租房比例上升降低大家电购买意愿,即便装修新房,更多人选择性价比国产品牌而非高价进口货。



三、非经典款奢侈品:一年贬值六成成新常态

奢侈品市场的贬值速度远超想象。据奢侈品回收商透露,普通款手袋购买后一年内贬值40%-60%是常态,3万元的包包一年后可能仅值1.2万-1.8万元。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遭遇寒冬,境内销售额下降17%,连"硬通货"劳力士也难逃贬值——绿水鬼从巅峰18万元跌至不足11万元,白钢迪从30万元降至22万元以下。

消费观念转变是主因,95后、00后更愿将资金投入旅游学习而非奢侈品消费。国产品牌崛起进一步削弱奢侈品溢价,某国产品牌真皮包质量设计不输大牌,价格仅1500元。电商平台价格透明化加剧市场变革,同款奢侈品海外售价常比国内低30%-50%,消费者对溢价的容忍度持续降低。



认清趋势避免消费陷阱

对比数据更能看清本质:2024年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下降8.5%,CPI仅上涨0.2%,这些数字与上述三类物品的贬值速度相比微不足道。这种结构性贬值由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驱动,几乎不可逆转。

给消费者三点建议:购买燃油车优先考虑混动车型,避开大排量豪华车;家电选购不必追新,等技术成熟价格稳定后再入手;奢侈品选择二手经典款或高性价比国产品牌。从积极角度看,这种贬值促进技术普及,让消费者用更低成本享受更好产品。



就像那台老电视,虽然五年贬值60%,但日均使用成本仅16元。如今用同样预算能买到性能翻倍的新品,这何尝不是技术进步的馈赠?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革,正在推动社会向更理性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