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78岁李保田近况令人唏嘘,住处杂乱喝10元桶装水,如今老到不敢认

时间:2025-10-09 10:12:47 来源:一娱三分地 作者:一娱三分地




他是耿直的“刘罗锅”,更是人见人爱的神医“喜来乐”。

如今78岁的李保田,却用最朴素的方式,活成了娱乐圈最不肯妥协的“异类”。



一名维修工近日晒出与李保田的合影,并向外界透露了这位老艺术家的近况。

照片中,李保田白发苍苍却依然眼神犀利,让无数人想起他那些年“难合作”的传闻。



从拒绝与张国立、王刚继续合作《宰相刘罗锅》续集,到将投资方告上法庭。

这位老艺术家的“倔强”和”古板“,在圈内早已不是秘密。



10元桶装水与满室书

当维修工人走进李保田的书房时,他完全没想到这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家生活如此朴素。

打眼一看,家里最值钱的,可能就是那一整面墙的书了。

墙角那两桶10元的饮用水,与普通百姓家别无二致。



李保田爽快地答应了小王的合影请求,甚至还主动靠近对方。

这一刻,没有任何明星架子,只有一个普通老人的平和与温暖。

这与圈内流传的形象判若两人,为何同一个人,会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两面?



“我这个人从来不怕被孤立,我习惯了一个人。”李保田曾这样评价自己。

1996年,《宰相刘罗锅》红遍大江南北,创造了收视神话。

李保田的”刘墉“、王刚的”和珅“、张国立的”乾隆“,才是最早被认可的“铁三角”。



那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早在张铁林还没出现时,3人就已经靠着这部历史剧出圈。

然而就在观众期待续集时,李保田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他单方面对外宣布不再与张国立、王刚合作。



“有些人不会再来往了。”李保田后来在采访中直言不讳,原因是艺术理念不合。

有传言称,李保田认为王刚经常因收藏古董迟到,而张国立则过于热衷商业活动。

在李保田看来,艺术是神圣的,容不得半点敷衍。



他曾说:“戏比天大,我不能忍受对戏不尊重的人。”

这一决裂,让李保田背上了“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宁愿孤身一人,也不违背自己的艺术良心。

然而,李保田的“倔强”还不止于此。



近乎执拗的”倔强“

2004年,在拍摄《钦差大臣》时,他发现投资方为牟利将电视剧拉长,注入了大量水分。

一怒之下,李保田将投资方告上法庭,痛斥这一不尊重艺术的行为。

更令人震惊的是,李保田赢了之后,换来的却是多家影视公司的联合抵制。



他像是不通人情事故一般,因过于较真而被称为“戏霸”,几乎无戏可拍。

那几年确实很难,但李保田却并不后悔,相信如果再重来一次,他还会这么做。

没戏拍的日子里,李保田没有妥协,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和绘画创作中。



他的画作充满了力量感,一如他的性格,宁折不弯。

在明星代言满天飞的今天,李保田创造了一个惊人的记录。

从当演员以来半个多世纪,李保田没有接拍过任何商业广告。



因为他觉得观众相信了演员塑造的角色,就不能转过身来去卖药卖酒。

这话揭露了不少同时代演员的弊病,稍微一有名气,就开始接乱七八糟的广告。

结果不少人都在代言上翻了车,闹出过笑话,可唯独李保田从没在这上面犯糊涂。



相比之下,当下不少明星代言各类产品中不乏有质量问题,李保田的坚持显得尤为珍贵。

在他看来,艺术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值得用一生去守护的信仰。

从年少时的李保田就能看出,他对于艺术的那股“倔脾气”,从未改变。



唯一不变的“坚持”

当江苏省戏曲学校来招生时,李保田凭借天赋考上,却遭到父亲强烈反对。

在那个年代,“戏子”被视为低人一等的职业。

但李保田毅然选择了艺术道路,甚至不惜与家庭决裂。



剧团生活极其艰苦,他常常食不果腹,却从未想过放弃。

直到后来生病住院,与同样住院的父亲相遇,父子间的隔阂才慢慢化解。

这种为艺术牺牲的精神,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但有一件事情,却是艺术大师李保田一生无法释怀的痛。

李保田生命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弟弟的早逝。

他的弟弟同样极具艺术天赋,考上了大学攻读美术。



毕业后,弟弟计划去新疆写生,因家境贫寒不愿向哥哥开口要钱,选择了搭顺风车前往。

不幸的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车祸,弟弟当场身亡。

他始终自责如果当时自己经济条件更好,能多支持弟弟,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这种“本可避免”的遗憾,深深影响了李保田的人生观。

他更加珍惜真情,看淡虚名,这也解释了他为何能与普通维修工人平等相处。

真正的“清流”是不炒作,不迎合,不妥协,李保田的存在堪称“奇葩”。



没有团队包装,不参加综艺炒作,甚至连社交媒体都没有。

他却一次次因为“真实”登上热搜。

有的明星靠绯闻维持热度,有的靠人设吸引粉丝,而李保田只靠作品说话。



如今的李保田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冬天在北京休养,春夏则前往威海等地。

儿子李彧虽然是圈内演员,但从未得到过父亲的任何资源支持。

如今李彧也已成长为实力派演员,在《无忧渡》等作品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与依靠父辈资源的星二代不同,李彧全靠自己打拼,这或许正是李保田教育理念的成功。

“演员最终拼的是文化和修养。”

当众多明星人设崩塌时,李保田用一生证明了真实的品格,才是最长久的“流量”。



结语

如今,78岁的李保田依然保持着每日阅读的习惯,那些曾经的是非恩怨,都已随风而逝。

唯一不变的是对艺术的执着和对原则的坚守,他的“倔强”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在喧嚣的娱乐圈,李保田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虽然孤独,却无愧于心。

这恰恰印证了那句话,真正的艺术家,永远是时代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