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不及过多总结和反思的情况下,杨瀚森很快就要迎来与国王队的对决。面对勇士的首场比赛,杨瀚森交出了4分4个篮板1次助攻的成绩单,同时有4次失误和6次犯规。结合他近22分钟的出场时间,这份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虽不算差,但也远未达到精彩的程度。
目前,距离迎战国王队仅剩不到一天的时间,杨瀚森能否相较于上场比赛有显著提升,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想要取得进步,就必须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与勇士的比赛中,杨瀚森暴露出了对抗、犯规动作、战术执行、沟通以及场上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弱点。
然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全面整改显然不切实际。因此,杨瀚森只能在简单且有明显成效的问题上进行重点关注和训练,以期在对阵国王队时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与勇士队的比赛结束后,开拓者的记者Dave Deckard特别提到了杨瀚森需要提升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对抗的强度或积极性。
Dave Deckard还列出了一组显著的数据:杨瀚森出战近22分钟,只抢到了4个篮板。而克林根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在防守端表现出色,还在进攻端抢下了6个篮板,只是比卢普斯没有给他太长的表现时间。
也许是环境不熟悉,不熟悉NBA的节奏和客场的氛围,杨瀚森上场后整体感觉只是在生硬地执行战术,并没有很好地融入集体。在防守端,无论是霍福德还是格林,都能轻易地将杨瀚森挤在身后。如果说他们都是NBA功成名就的悍将,那么即便是其他角色球员也能在与杨瀚森的对抗中轻松拿到优势身位。
在进攻端,杨瀚森同样表现不佳。虽然他竭尽全力帮助队友挡拆,但在禁区内的表现并不合格。面对对手的防守球员,杨瀚森基本拿不到自己擅长的位置,更别提内线强打和出手了。
这一切的问题,都源于杨瀚森的对抗强度不足。
作为中锋,杨瀚森的任务就是篮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禁区周围都是他必须捍卫的地盘。然而,他“和善、友好”的性格却使他在与其他对手对抗时显得无所适从。
机会是需要自己争取的。如果杨瀚森在内线无法捍卫自己的位置,那么未来很难在NBA立足。
虽然杨瀚森希望自己能成为约基奇那样的中锋,但按照目前的技战术特点,这基本不可能。要知道,约基奇虽然也经常在外线拿球,但他进可攻、退可守,既能执行战术为对手制造机会,也能在没有太好机会时自己持球推进禁区,进行背身单打或跳投终结。
杨瀚森也有高位持球策应的能力,但如果自己没有强硬的对抗态度,无法引起对手的重点关注,那么未来注定会非常坎坷。
中锋,注定要在篮下与对手展开肉搏!哪怕是在小球时代,这一点也依然不变。
想想我们前面的两位NBA前辈,姚明和易建联。他们都是内线球员,他们的成长轨迹和职业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姚明初入NBA联盟时,惊人的身高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优势。因为他是一个5号位,没有令对手胆寒的内线对抗,就无法发挥自身的优点。而姚明从态度、训练上积极改变自己,最终成为了火箭队的铁打主力中锋。
易建联是一个4号位,属于灵活性的大前锋,身体对抗并不占优势。但即便是如此,易建联仍然利用自己的脚步寻求内线的得分机会,再辅以稳定的中投为自己拉开空间,调动对手的防守注意力,也算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对于杨瀚森来说,敢于对抗是必须要走的路。无论是面对谁,都要敢于和对手硬碰硬,在进攻端和防守端都要抢到有利于自己的身位。这不仅仅有助于自身的成长,也能让球队的战术更加丰富,主教练才会更加放心地将你派上场。
因此,在接下来面对国王队时,杨瀚森必须要在态度上积极应对自己的角色。用强硬的态度去占据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样一来,在防守端就能为队友提供战术上的支持,在进攻端也能让自己赢得更加主动的得分机会。
倘若能够做到这一点,杨瀚森在进攻端就能增加一些罚球机会,在防守端也能控制更多的篮板。相较于上场面对勇士时的4分4个篮板,数据必然会更加出色。
多说一点:在上场比赛结束后,有不少球迷抱怨主教练没有给杨瀚森制定高位拿球策应的战术,只是让他在不停地跑位、挡拆。要知道,这是季前赛,而不是夏季联赛。夏季联赛中,大家都是试训球员,主教练可以根据某一名有天赋的球员制定战术。但季前赛是主教练磨合阵容、考察球员状态的舞台。杨瀚森作为一个新秀,自然是以配合主力为主。想要真正让主教练为自己制定战术的时候,那杨瀚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不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