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切zua球!” “哪个zua哪个,你有没有票嘛?”在四川,“zua”这个方言词汇在足球语境中焕发出了独特的魅力。踢足球被亲切地称为“zua足球”;没踢好时,脑壳要“zua(低)”起;而踢好了,台上台下都会“惊zuazua(惊爪爪)”地欢呼。
国庆中秋假期,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川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四川人的日常招呼语里似乎都弥漫着一股绿茵场的味道。当海拔2600米的康定亚高原主场座无虚席,当南充球迷高举“锅盔在手,胜利我有”的旗帜呐喊助威,当自贡的铛铛车载着持票球迷驶向盐博馆……如今,已无人再问“‘川超’是啥子草”了。
成都队亮相“川超”揭幕战,罗昱摄下这一精彩瞬间。而绵阳队(红)主场迎战德阳队的比赛,同样吸引了众多眼球,张涛平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场激烈对决。
川超的赛场,绝非“闷到脑壳zua”的单调比赛,而是一个展现四川城市性格的绝佳“舞台”。遂宁队用“浮到起”的战术哲学诠释死海精神,即便0比6落后也绝不“沉底”。尤其是他们的门将,不仅是球队的守护神,更是场上的流量担当,扑救、跳跃样样精通,关键时刻还能上演补时绝平的好戏。网友纷纷调侃:“这是我十多块钱能看的吗?”
“川超”中,哪个城市最友好?广元当仁不让。与绵阳1比1握手言和后,他们又与阿坝以1比1平分秋色,赛后大家和和气气。在三台县绵阳队的首个主场,腾空而起的无人机直接拼出了客队德阳队“特产”三星堆青铜人面具,展现了主队的格局与风度。而康定赛区更是别具一格,“阿甘”虽然给对手上了高度,但场边的牦牛肉汤锅却充满了温情。德阳球迷刚喊完“重装雄起”,转头就被一碗热汤“策反”。就连阿兰唱起《康定情歌》时,看台上都飘着松茸的香气。
潼川古城下,三台县第二观赛点人气爆棚,三台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曾有人担心,如果“川超”只是复制粘贴“苏超”,能否成功?如今看来,这种担忧显然是多余的。
作为体育和文旅强省,四川举办城市足球联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1个市(州)足以建立一个完整的联赛体系。此外,四川各市(州)之间距离适中且交通便利,高铁甚至能直达九寨沟。这里气候环境多样、文化传统各异、特产丰富多彩,足球运动带来的全新体验是其他地方足球联赛难以比拟的。
因此,“川超”不仅是足球的盛宴,更是文化的交融。四川各地文旅部门抓住机遇,发力“票根经济”。赛场外摆起了地方特产展示区,凭“川超”门票可以兑换景区门票,还有的地方为球迷提供专属消费券。比如自贡,当地文旅部门为每名观众准备了一份贴心礼包:旅游服务手册和热门餐饮门店优惠券。“不仅比赛精彩,惊喜更是一重接一重!”第一次现场观赛的云南昆明观众曾茜琳感叹道。凭“川超”自贡主场有效门票及本人身份证,游客可在7天内免费游览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燊海井等景区;持任意场次“川超”比赛票根,还可免费乘坐自贡铛铛车。
据了解,截至10月7日,自贡17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3.54万人次,同比增长31.23%。一张张小票根,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整个消费链,真正把赛事“流量”拧成了文旅“留量”。
绵阳队主场上空的三星堆面具,张涛平供图。
当然,网上也有另类的声音,认为川超“不够专业”。但四川人认为,这种“不假打”的烟火气才是川超的魅力所在。要看专业的,请选择中超亚冠。川超少了天价外援,只有“下班踢比赛、上班被调侃”的草根球员;球迷胜负欲很强,却依然可以调侃“来嘛,大佛位子都拿给你坐”;没有刻意营销,却让“吃盔是福”“国窖配国脚”的梗刷爆全网。如今,“川超”已融入四川人的生活,就连去苏稽吃个跷脚牛肉,都想打开导航搜搜这里到乐山奥体中心有多远。
“川超”开幕以来,有人伴随着老全兴的经典记忆在怀念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有人身在沿海也通过看自己老家球队的比赛寄托一份乡愁。对四川人来说,足球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盛宴,而是坝坝里长出来的欢喜。或许这是“川超”最打动人的一面——它让足球回归老百姓,让老百姓走上赛场、走上旅途。“川超”带来的不仅是足球,更是大家重新认识四川、享受足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