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球发展的宏大叙事中,草根力量始终是孕育希望与未来的土壤。9月15日,贵州籍足球名宿、前国脚黎兵在接受采访时,对即将举办的2025贵阳城市足球邀请赛(简称“城超”)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类业余足球赛事不仅让足球回归纯粹与快乐,更在夯实基础、拓宽足球人口层面,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注入不可或缺的草根力量。
作为从贵州走向国家队的足球人,黎兵对家乡的足球氛围有着深刻的观察。他表示,贵州历来有浓厚的青少年足球传统,“从过去到现在,贵州一直有许多孩子热爱并参与足球运动”。如今,随着草根足球和业余联赛的逐步建立,这样的足球氛围更需要被精心维护与大力支持。
黎兵认为,城市足球邀请赛与职业联赛并不冲突,也无需进行直接比较。“职业联赛属于职业层面,而城市联赛则更多是业余性质,它能让更多喜欢足球的人参与进来,对足球基础的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特别强调了草根赛事对于夯实足球基础的关键作用。“若想让顶层足球发展得更好,必须要有坚实的草根基础作为支撑。”黎兵表示,这类平台不仅让广大业余球员能够以球会友、锻炼身体,更在潜移默化中拓展着足球的社会根基。
“有了草根力量,足球未来才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纯粹足球”的理解,黎兵认为,就在于让不同背景的人单纯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业余球员平时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通过足球,他们能够锻炼身体、结交朋友,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黎兵曾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并在多家职业俱乐部担任教练,其职业生涯跨越球员与教练多个维度,对中国足球生态有着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他对贵阳“城超”的价值有着格外清晰的判断。
黎兵认为,贵阳“城超”不仅是一场足球竞赛,更是一次地域文化与民族交流的契机。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足球作为世界性语言,能够有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团结。
“借助足球项目,能够更好地推广贵阳、推广贵州,让更多人了解贵州各民族对足球的喜爱和参与。”他呼吁,未来应建立更多青少年赛事体系,让贵州各民族热爱足球的孩子有机会展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面对很多家长关心孩子足球之路如何选择的问题,黎兵也给出了理性而恳切的建议。他指出,当前足球与教育之间的衔接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孩子在小升初阶段面临抉择困境。“要想更好推广足球,让孩子在足球和学习间良好兼顾,就需要教育和体育领域做好衔接,消除家长对孩子未来选择的担忧。”这也是他从多年专业实践中看到的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关键课题。
采访中,黎兵还动情回忆了贵州球迷多年来的支持。从80年代离开家乡进入国字号队伍起,就有大量球迷一路相随,甚至远赴云南、重庆、成都等地为他加油。“很多球迷成了朋友,内心十分感激……”
在他看来,草根联赛不在于技战术水平有多高,而在于参与和分享的过程。正如他对本届贵阳“城超”赛事各参赛队伍的寄语:“希望所有球员通过赛场上的交流,感受足球的快乐和竞技的收获,同时在比赛之外交到更多朋友,了解并喜欢上当地。”
没有喧嚣的口号,不追求急功近利的成绩,黎兵的理念冷静而清晰:中国足球需要职业塔尖,但更离不开宽广深厚的草根基础。贵阳“城超”正是这样一种低调而坚韧的实践——它让足球回到人群中间,让快乐重回运动本身,而这,或许正是中国足球真正需要的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