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2日凌晨,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B组上演焦点对决,印尼国家队主场0比1负于伊拉克,继此前2比3不敌沙特阿拉伯后遭遇两连败,目前以0分垫底积分榜,彻底无缘世界杯正赛。这一惨痛结果引爆印尼国内舆论,主帅帕特里克·克鲁伊维特成为众矢之的,球迷集体高呼“克鲁伊维特下课”,其执教前景陷入空前危机。
赛后,印尼球迷在社交媒体平台X(原Twitter)发起声讨行动,超过3万条帖子使用“#KluivertOut”标签,该话题迅速攀升至印尼地区热搜榜首位。球迷批评克鲁伊维特执教期间球队战术僵化、进攻乏力,直言“他让印尼足球倒退十年”“换帅是唯一出路”。部分激进球迷甚至在体育场外聚集,高举“克鲁伊维特必须走”的横幅表达不满。
事实上,对克鲁伊维特的质疑早有端倪。2025年1月,印尼足协(PSSI)宣布解雇功勋教练申台龙,转而聘请这位荷兰足坛名宿时,便引发大规模反对声浪。当时“#KluivertOut”标签已现身网络,尽管他尚未抵达雅加达履新。球迷普遍认为,克鲁伊维特缺乏亚洲足球执教经验,其“欧式足球”理念难以适应东南亚球队特点。
截至目前,克鲁伊维特共执教印尼队8场比赛,取得3胜1平4负的战绩,胜率不足四成。尽管上任初期曾带来球队风格现代化和纪律性提升的希望,但关键战役的连续失利,尤其是世界杯梦想的破灭,让他的执教前景变得岌岌可危。特别是对阵伊拉克的比赛中,印尼队全场仅3次射门且0次射正,战术保守性遭到媒体猛烈抨击。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克鲁伊维特在赛后发布会上显得迷茫:“目前还没有任何明确的方向。我们需要冷静地回顾整个过程,然后再做决定。坦白说,我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位48岁的荷兰名宿承认,球队在攻防转换和临门一脚上存在严重问题,但拒绝将责任完全归咎于球员。
如今,世界杯之梦已然破碎,印尼球迷关注的焦点已不仅限于克鲁伊维特是否留任,更在于印尼足球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体育分析师指出,足协需在青训体系改革、联赛职业化推进和教练团队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一场充满遗憾的征程结束后,足协和教练组必须为这个国家的足球发展,给出一个清晰而有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