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八宝山公墓:三位被移出的大人物,开国上将谢富治也在其中

时间:2025-10-13 11:21:23 来源:文史达观 作者:文史达观

在我国众多公墓中,北京八宝山公墓无疑是最具规格与声望的存在。能够安葬于此,既是对逝者一生的高度认可,也是一份无上的哀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历史上曾有三位大人物,在初葬八宝山后,又被迁出。其中一位,更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那么,他们究竟是谁?又因何原因被移出八宝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关于“八宝山公墓”

八宝山公墓,坐落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东部,西长安街延长线路北,其历史可追溯至解放后的1950年。当时,北京市根据周公的指示,在明代护国寺(褒忠护国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1970年,经周公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正式更名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墓整体环境庄严肃穆,四周被高大的苍松翠柏环绕,占地面积约150亩(另有资料提及400亩,可能包含后期扩建区域)。2019年,公墓内新建的烈士纪念园正式落成,占地1000多平方米,成为集中安放革命烈士的重要场所。

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我国规格建制最高、声名最著的园林式公墓,长眠着众多开国元勋、功勋卓著的革命将领、成就非凡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以及为我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英烈英模、国际友人和各界仁人志士。公墓大致可分为墓区与骨灰堂两大部分。墓区根据安葬时间和人物类型分为多个区域,主要有第一墓区、第二墓区、第三墓区和烈士纪念园。

第一墓区,位于公墓北部顶端,是规格最高的区域,主要安葬重要领导及副部级以上干部、民主党派领导人士。第二墓区,则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安葬的遗体墓居多,安葬了不少文化界著名人士,如林徽因、徐悲鸿、闻一多等。第三墓区,主要安葬建国初期牺牲的烈士、民主人士等遗体墓。烈士纪念园,则集中安放了从原烈士骨灰堂迁出的约680份革命烈士骨灰,包括维和英烈、革命军人、公安干警、殉职医护人员等。

骨灰堂由原褒忠护国寺殿堂改建而成,分为南院、北院和北山(玉岑园)骨灰堂三个院落。目前,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和存放骨灰的数量众多,且随着时间推移还在不断变化。由于其特殊性和保密性,公众难以获知确切到个位的实时具体数字,但有资料显示,当前安放的革命烈士已有一千余人。其中,也有被移出的,最具代表的被移出者有三位,其中一位还是开国上将。



一、康生:从“座上宾”到“过街鼠”

说起康生,老一辈人或许都有印象。他常常戴着金丝眼镜,说话文绉绉,看似满腹经纶,实则不过是个空谈的“理论家”,甚至是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却是个善于制造冤案、诬陷好人的罪魁祸首。他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靠的不是真才实学,而是“见风使舵”的本领。特殊历史时期,他更是把不当手段玩出了花样:诬陷干部、制造冤案,甚至把整人经验总结成“康生路线”,成了不干好事的“祖师爷”。

1975年,康生病逝。那时候,他的罪行还没暴露,组织上给他办了场高规格葬礼,骨灰也安放在了八宝山的“荣誉殿堂”。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1980年,“四人帮”倒台后,康生的恶行被彻底揭露。他不仅直接参与,还通过“揭发”张春桥等人来掩盖自己的罪行,简直是个“两面三刀”的典型。后来,高层一纸文件,开除了他的党籍,撤销了悼词,还责令他儿子把骨灰迁回山东老家。如今,康生的葬身之处早已无人知晓,他儿子也选择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或许是对父亲罪行最无声的忏悔。



二、谢富治:从“战将”到“帮凶”

第二个被移出八宝山的是开国上将谢富治。或许很多人对他不是很熟悉,但提起“陈谢兵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谢富治,就是其中的“谢”,是能与开国大将陈赓相提并论的将领。作为兵团领导人物的谢富治,本应和陈赓大将一起,被后人永远铭记。可他最终却在权力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了堕落。



谢富治的军事生涯,早期可谓辉煌。从红9军政治部主任到八路军团领导,再到开国上将,他一步步打拼出来,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可1959年,他接替陈毅出任上海市长后,就开始推行激进政策,搞得民不聊生。1967年,他又调任北京军区领导,深度卷入“四人帮”的阴谋,成了打压老干部的急先锋。1972年,谢富治病逝。那时候,组织上还给他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会,骨灰也安葬在八宝山。然而,八年后,“四人帮”倒台,他的罪行被彻底揭露。他不仅参与制定针对方案,还直接指挥专案组制造冤案,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最后,国家以“开除党籍、移出骨灰”的双重惩处,终结了那位上将的双重人生。



三、柯庆施:特殊遗愿下的落叶归根

柯庆施,在我党的资历也很高。1922年,他就加入到了我党,是党内资深的老党员。他曾任红八军政治部主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等职。他在上海工作期间推行激进政策,评价褒贬不一。1965年病逝,因其去世较早,未卷入“特殊时期”的漩涡,故得以安葬于八宝山。1988年,应其家人请求,组织批准将柯庆施骨灰迁出八宝山,迁回安徽歙县老家安葬。这样看来,这一迁出并非出于追责或清算,而是家属意愿的体现,也可以说是柯庆施的“落叶归根”。不过,除了柯庆施,据相关文件记载,与柯庆施一样,在家属或群众的请求下,被迁出八宝山的人物还有皮定均、贺龙、黄菊等人。



如今,八宝山公墓的松柏依然苍翠,但迁葬事件留下的思考却愈发深刻。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荣誉,不在于安息之地的规格有多高,而在于人民心中的丰碑有多坚固;历史的审判,也终将撕碎所有伪装,让正义与邪恶各归其位。这,或许就是康生和谢富治留给世间最珍贵的启示。

读者们,关于“被迁出八宝山的历史大人物”,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