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陕西民生热线 报道,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近日遭遇保险理赔困境:公司仓库发生火灾造成1300万元损失,但持有2225万元保额的阳光财产保险却仅同意赔付100万元。这场涉及高额保单的理赔纠纷,因保单背面未盖章的“黑色小字”条款引发对保险公司操作合规性的质疑。
2024年2月4日,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在阳光财产保险咸阳中心支公司投保财产综合险,保单载明保险限额2225万元,支付保费3万余元。同年12月16日凌晨,该公司存酒库房突发火灾,此时保险尚在有效期内。经保险公司半年评估,确认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0万元,但出具的理赔告知函却显示最高赔付额仅为100万元。
保单背面争议条款(视频截图)
张先生透露,火灾后核对保单时发现,文件背面存在未加盖公章的“特别约定”,明确将火灾事故归类为其他事故范畴,并限定最高赔付100万元。他表示对这项限制完全不知情:“1000多万的货物只保100万显然不合逻辑,更可疑的是投保时连续签署了两份合同。”
据张先生回忆,首次签署保单并完成缴费后,业务员以“公章不清晰”为由要求重新盖章。第二次补盖的保单背面悄然增加了上述争议条款,而公司方面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了补签程序。张先生质疑:“如果投保条款发生实质变更,保险公司应当履行明确告知义务,并由我们重新确认。”
涉事业务员对此解释称,签约时已通过微信和电话进行提醒,但微信记录无法查证,通话记录显示提醒时长仅15秒。对比两份保单发现,文件页数、行文格式及盖章位置均存在差异,存在明显篡改痕迹。目前,该公司已向国家金融监管局咸阳监管分局提交正式投诉。
监管处罚通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阳光保险集团成立于2005年,旗下拥有财险、寿险、资管等多元化业务板块,202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但监管记录显示,其咸阳中心支公司今年已多次因违规操作受罚:7月15日因财务数据不实、直营业务虚挂中介被罚款28.6万元,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5.5万元。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阳光财险系统内累计收到20张罚单,涉及“财务数据造假、虚构中介业务、虚列薪酬”等违规行为,罚金总额超560万元。这起理赔纠纷恰逢监管部门强化保险业合规整治期间,引发市场对行业操作规范的广泛关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