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卷入情报案,陈诚能帮王碧奎脱身,周至柔却对吴石的求救视而不见。这事儿看似冷血,实则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是压根不敢碰。
1949年福州军事会议埋下伏笔
早在1949年福州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便对吴石产生了疑心。当时,吴石在会议上的发言带有厌战论调,这让蒋介石心生不满。幸得李以劻站出来为他辩解,才暂时让他过了关。然而,到了1950年的台湾,局势已大不相同。蒋介石丢了大陆后,将台湾打造成“反共堡垒”,整个台湾笼罩在高压氛围之中,“匪谍”的帽子满天飞,抓人往往不需要确凿的证据。
王碧奎被抓,源于蔡孝乾的小姨子马雯娟那张未领取的出境证。蔡孝乾包养马雯娟,企图送她回大陆,王碧奎私下找吴石的副官聂曦办理了手续,而吴石对此事并不知情。特务从出境记录中顺藤摸瓜,抓走了王碧奎。在牢里,王碧奎将金戒指掰成三份,托同牢的军官家属传话求救。最终,真正起到作用的是陈诚那笔“暂缓办”的批示。
陈诚和吴石是保定军校三期的同学,北伐时在战壕里分过半壶水,这份过命的交情非同一般。再加上陈诚时任台湾省主席,是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有着足够的权力和影响力。王碧奎只是牵连涉案,并未被坐实罪名,陈诚借着“体恤将门遗孀”的由头,帮她三次减刑,从九年慢慢减到七个月。这一举动既稳定了军心,又落下了人情,蒋介石也就默许了。这是规矩边缘的周旋,不会引火烧身。
吴石求救无门的困境
可吴石的情况却截然不同。1950年2月,吴石已经察觉到特务在盯梢,家里的浴室每晚都要偷偷发报,其实早就被国民党的雷达监听到了,这是美军帮忙设置的监听设备,每晚八点准能捕捉到密电信号。特务还派了女佣伪装成杂役,盯着浴室的动静。他深夜给周至柔连打三通电话,但那时周至柔虽是代理参谋总长(1949年秋就任),却还顶着空军中将的军衔,正式升任参谋总长要到3月。当时他正忙着在士林官邸开蒋介石主持的紧急会议,副官根本不敢通报这种“敏感电话”。周至柔是蒋介石的嫡系,又是陈诚“土木系”的核心,在这种场合接“嫌疑犯”的电话,无疑等于自找祸端。
蔡孝乾叛变成致命一击
真正压垮吴石的是蔡孝乾的叛变。这叛徒早把组织经费贪来挥霍,天天泡在歌舞厅。1月29日第一次被捕时,他谎报身份,吃了几天饺子后,就跟特务谈条件:“给我吃牛排就招供”。特务带他去了西餐厅,他果然供出部分线索,可趁看守松懈又逃了。谁料他耐不住乡下的清苦,没过多久又跑到闹市区吃牛排,直接被特务抓了现行。3月二次被捕后,他彻底叛变,一周内就把所有名单交了出去。他笔记本上“吴次长”的记录、写在十元台币上的朱枫电话号码,全成了特务的铁证。拨通电话一句“陈太太已飞定海”就锁死了线索。而朱枫那张特别通行证,确实是吴石2月4日签发的,这成了绕不开的物证。更糟的是,特务早盯着吴石官邸的信号,那天故意叫他去开紧急会议,女佣趁机拆开浴室水龙头,当场搜出了微型发报机,人证物证全齐了。
蒋介石划定政治红线
吴石可是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是蒋介石亲自提拔的人。蒋介石看到案卷时气得浑身发抖,拍着桌子骂“国防部不能再出乱子”,这话就是给所有人划了红线——谁保吴石,就是跟他作对。6月7日,周至柔已转正参谋总长,刚办完陆军二级上将的晋升手续,还得亲自签报蒋介石拟定审判架构。蒋鼎文等审判官想判死缓,直接被蒋介石怒批“审判不公”当场革职,死刑令是他亲自签的。
周至柔心里比谁都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他和吴石虽同是保定校友,但自己本就是审判组织者,签过审判文件,还派过特务监视吴石行动。那会儿国民党特务正借着蔡孝乾的供词大搞抓捕,四千多人被抓后直接用军舰拖到深海沉没,在这种白色恐怖下,吴石这等身份的“内鬼”早成了蒋介石立威的活靶子。陈诚救王碧奎是“小事人情”,可吴石案是“政治大案”,证据链锁死,连审判结果都得蒋亲自核准。
吴石的悲壮结局与家人苦难
吴石被捕后,遭受了电刑、灌辣椒水等酷刑,一只眼睛被打瞎仍坚贞不屈。被捕前他还曾服安眠药、试图开枪自尽,可见早已抱定必死决心。监狱放风时偶遇王碧奎,只敢悄声说“我今天加餐了”,想让妻子安心些。1950年6月10日下午,他和吞金自杀被泻药救回的朱枫、陈宝仓等人被拉到马场町刑场,身中六弹倒下,临刑前吟着绝笔诗:“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周至柔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求情的话,他太清楚了,保吴石就是把自己全家往火坑里推。
后来王碧奎于1950年9月20日刑满释放,可吴石牺牲当天,16岁的女儿吴学成和7岁的儿子吴健成就被赶出家门,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吴石的同族侄孙吴荫先冒死收留了孩子,还带着他们去军法局领回骨灰,暂厝在台北龙山寺,这一放就是四十四年。王碧奎带着吴石两千字的遗书流落街头,里面满是愧疚:“此次累及碧(奎),无辜亦陷羁缧绁,余诚有负”。16岁的女儿卖鞋油都会被警察打骂,骂她“共匪的种不配讨生活”。远在大陆的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后来也因家庭成分受了不少苦,直到1973年周恩来和叶剑英过问,吴石才被追授革命烈士,这家人的苦难才稍稍缓解。
家人团聚与骨灰安葬
1980年,王碧奎跟着去美国留学的儿子吴健成移居洛杉矶,三年后两岸的四个子女终于在美国团聚,五十多岁的她抱着孩子哭得直不起身。1993年王碧奎在洛杉矶去世,次年,小女儿吴学成从台湾捧回父亲的遗骨,幼子吴健成从美国捧回母亲的骨灰,在两岸协调下合葬于北京福田公墓。而朱枫的骨灰因为登记时被错写成“朱湛文”,直到2010年才被找到,送回宁波老家安葬。
历史背后的深层原因
说到底,陈诚救王碧奎是“能办”——有权力、有情谊、有缓冲空间;周至柔不救吴石是“不能办”——蒋介石定了调,自己站在审判席上,救了吴石就是毁了自己。在那个人命不如政治筹码的年代,吴石的悲剧从蔡孝乾走进西餐厅吃那顿牛排开始,就早已写好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