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都蓉城’仅剩4个主场赛事,但凤凰山体育场的门票依然一票难求,成都‘金牌球市’的含金量持续攀升。如今,球赛已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成为驱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10月13日,‘蓉城国企开放日’活动走进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基地,企业代表与球迷近距离感受了这座城市体育赛事消费的火热氛围。
‘今年卖得最火的是哪款?’在基地内即将开业的‘蓉城臻选’周边店,一位球迷代表好奇提问。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负责人透露:‘今年上半年销量最高的是助威服和围巾,针对关键之战推出的定制周边同样抢手,主场福袋累计卖出超5000件,亚冠礼包限量2025个全部售罄。’店内琳琅满目的球衣、徽章、助威道具,不仅是球迷身份的象征,更成为‘金牌球市’最直观的‘流量注脚’。
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学院张岳老师指出:‘拥有职业足球俱乐部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全球经济总量前十的城市均有职业球队,而2025赛季中国西部仅成都与云南玉溪拥有中超球队。’这份‘稀缺性’,让成都足球市场的活力更具爆发力,仅周边消费就折射出‘金牌球市’的旺盛人气。
比周边热销更可观的,是赛事对城市消费的拉动效应。2025赛季成都蓉城主场观众已超65.5万人,场均观赛人数突破4万,其中14.71%是外地外省球迷。‘来成都看球,得提前一天到,逛宽窄巷子、吃火锅,第二天再为球队呐喊。’一位球迷道出了不少人的行程。这种‘观赛+文旅’的模式,为成都开辟了全新消费空间。
数据显示,每逢比赛日,足球场周边的杜家碾、九道堰地铁站集中时段客运量暴涨,今年以来已辐射带动周边住宿、餐饮、旅游等文旅消费达7.66亿元。一场足球赛,俨然成为一场城市级‘大型节庆活动’,将瞬时客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
今年,成都大力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以赛事为纽带打通产业边界。例如近期开幕的‘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就通过‘赛事+文旅+消费’模式,让足球与文化、旅游、商业深度绑定,实现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的高质量转化。数据背后,是成都体育赛事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容:从赛事门票、周边产品,到衍生的餐饮、住宿、旅游消费,一条完整的赛事经济链条正在形成,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成都蓉城‘金牌球市’的火热,并非偶然。‘骑行一百公里’‘看一场中超比赛’早已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潮流生活方式。近年来,成都持续加码体育赛事布局:从自行车赛、羽毛球赛、霹雳舞赛等国际国内赛事轮番上演,到高标准承办大运会、世运会,‘以体育人、以赛营城’的愿景逐步落地。
从凤凰山体育公园的专业运营,到蓉城足球俱乐部的规范化发展,再到各类赛事的统筹落地,离不开成都国资国企系统的力量。未来,成都国资国企系统将进一步助力成都打造赛事名城,通过赛事活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刷新旅游消费新体验,持续赋能城市文商旅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