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网贷新规落地:助贷行业迎来全面强监管时代

时间:2025-10-14 22:41:09 来源:万点研究 作者:万点研究

文/风言
来源/万点研究

【本文约4800字,常规阅读需7-9分钟。感谢您的关注!】

行业变局:助贷新规开启强监管时代

2025年10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实施《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这份被业界称为'最严助贷新规'的文件,标志着互联网贷款行业野蛮生长阶段的终结,全面强监管时代正式来临。

过去五年间,银行互联网贷款规模年均增速达34%,但暴露出三大核心问题:资金流向失控、权责划分模糊、息费包装隐蔽。部分平台将年化24%以上的高息贷款拆分为服务费、咨询费等名目,导致实际融资成本突破监管红线。新规明确要求将所有附加费用纳入综合成本计算,并强制要求银行掌握风控审批主导权,彻底终结'甩手掌柜'模式。

新规双面镜:招行与招联的不同挑战

作为零售金融标杆,招商银行网络贷款业务分为直营与助贷双轨。其核心产品'闪电贷'通过利率券策略将部分客户利率压至2.68%,但自营模式带来的合规压力相对可控。真正的挑战来自盈利性与风控能力的双重考验:消费贷利率持续下探压缩利润空间,而经济承压背景下无抵押贷款的催收难度同比增加40%。

招联金融经营数据图
招联金融2024-2025年经营数据波动

旗下招联金融面临更复杂局面。这家由招行与中国联通对等持股的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1.65%至173.18亿元,净利润下滑16.22%至30.16亿元。2025年上半年业绩继续承压,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下降14.77%和12.76%。中诚信国际数据显示,其'好期贷'产品余额较年初减少8.57%,不良贷款率虽降至1.95%,但2024年核销不良贷款达144.78亿元,同比增长23.32%。

合规风险同样突出: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收到27,195条投诉,涉及息费过高、暴力催收等问题。2022年因8项违规被银保监会罚款290万元,暴露出其在营销宣传、产品定价等环节的合规短板。

区域银行突围:宁银消金的喜与忧

宁波银行通过控股宁银消金实现跨区域布局的路径颇具代表性。这家前身为华融消费金融的公司,在2022年完成股权变更后,注册资本从29.11亿元增至36亿元,宁波银行持股比例达94.17%。2022-2024年间,其净利润从0.26亿元跃升至3.03亿元,总资产规模突破598亿元。

宁银消金业务结构图
宁银消金线上联营业务占比69.7%

但规模扩张背后暗藏隐忧:线上联营渠道贡献69.7%的业务量,导致渠道议价能力削弱;15亿元金融债虽创1.65%的行业最低融资成本纪录,但资本消耗压力随资产扩张同步加剧。2025年7月因五项违规被罚165万元,暴露出授信管控与信息披露的合规缺陷。

行业格局加剧分化:截至2024年末,消费金融行业前四大机构占据46%的市场份额和净利润。宁银消金虽跻身第二梯队,但在客户基础、线下渠道等维度与头部机构存在明显差距。

第三方平台转型:从监管套利到风险定价

新规对非银系平台的冲击更为直接。奇富科技、信也科技、乐信三家上市公司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虽然整体保持增长(奇富科技营收52.16亿元,同比增25.38%),但业务结构已现调整迹象:乐信信贷促成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5%,奇富科技预期将转移业务模式。

助贷平台投诉量对比
头部助贷平台投诉量对比(截至2025年10月)

风险拨备力度显著加强:乐信二季度拨备增加13.6%至10.4亿元,拨备覆盖率达270%;奇富科技更将覆盖率提升至662%的历史高位。这反映出平台对资产质量恶化的预期管理。

合规压力持续升级: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三家平台投诉总量超24万条,主要集中于暴力催收和高息收费。随着银行'白名单'制度推进,缺乏系统化合规能力的机构正面临生存空间挤压。

行业展望: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重构

2025年三季度数据揭示行业调整迹象:奇富科技港股下跌31.7%,乐信美股下跌26.07%,信也科技下跌22.26%。市场对利润收缩、机构退出的担忧已反映在股价中。京东参与捷信消金重组的案例表明,行业整合正在加速。

长期来看,风控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那些构建起多元资金渠道、持续创新合规模式的机构,将在清退期后占据市场主动。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更透明、公平的信贷环境;对金融体系而言,则是一次必要的压力测试。

这场深度博弈才刚刚开始,但方向已然明确:唯有将风控技术作为立身之本,才能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本文由万点原创,转载或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wxid_y6ghd59oh5qj22)

金融监管体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