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金价格突破4000美元大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无论是已经持有黄金的投资者,还是仍在观望的潜在买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黄金还能涨多久?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理解黄金的本质。
黄金,这一人类历史上数千年来被广泛认可的贵金属,本质上是一种信任替代品。它无法被随意印制或合成,因此不存在违约风险,也无需任何信用担保。然而,黄金本身并不产生分红或利息,存放于银行还需支付保险费,从理性投资的角度来看,它似乎并不具备太高的投资价值。但正是这种“反理性”的特性,使得黄金在特定情境下成为了全球投资者的一致选择。
黄金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人类对于确定性的追求上。在经济稳定时期,它可能只是装饰品;而在通胀飙升或世界局势动荡时,黄金则成为了财富的避风港。可以说,黄金是对冲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终极工具,它的上涨并非因为其本身变得更加值钱,而是因为其他资产的价值在相对下降。
要理解黄金的涨跌逻辑,我们可以回顾历史。1971年至1980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又恰逢全球石油危机,金价从35美元暴涨至850美元。然而,随着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10%拉升至20%,黄金价格迅速崩盘,一路下跌至300美元,并持续了整整十年。这一历史案例告诉我们,美联储的政策对黄金价格具有决定性影响。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相继爆发,美联储通过连续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黄金价格也随之飙升。从2001年的250美元到2008年的1900美元,十年间金价涨了近7倍。这一时期,黄金不仅成为了贵金属,更成为了对美元体系的一种反抗。
然而,好景不长。2013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提及可能减少量化宽松政策,市场立刻发生反转。散户恐慌抛售,ETF资金出逃,各国央行减仓,国际金价从1800美元跌至1200美元。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美联储政策对黄金市场的巨大影响力。
回顾过去4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简单的规律:美联储利率下降时,黄金价格往往上涨;而利率上升时,黄金价格则可能下跌。这一规律背后,是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管理失控。当银行存款利息低微而物价不断上涨时,购买黄金成为了人们的本能反应。
那么,未来黄金的走势将如何呢?这取决于美联储的政策选择。目前,美联储的基调是温和降息并放慢缩表节奏。然而,全球债务已经高达337.7万亿美元,各国政府都在借新债还旧债的循环中难以自拔。特别是美国政府,欠债38万亿美元,仅付利息就要1.3万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军费加医保的支出总和。
在这种情况下,债务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如果经济增速不够快,政府无法通过税收增加来缓解债务压力,那么只能继续借债。而债务越高,偿还利息的压力就越大。最终,可能导致政府连利息都还不上,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当前全球经济可以用“比烂”来形容,各国央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维持低利率以维持经济稳定。如果美联储不降息或者降息不及预期,那么扛不住的政府可能会面临严重后果。而特朗普政府则通过要求美联储降息和加征关税等手段,试图通过通胀来稀释债务。这一策略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却是一种慢性自残。
从市场角度来看,特朗普的政策实际上在暗箱补贴黄金价格。降息、关税、贬值三个变量的叠加,为黄金价格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当美元信用不足、全球供应链体系崩溃以及地区局势不稳定时,黄金成为了唯一一个能穿越乱世的硬通货。
事实上,美联储内部也存在分歧。一边强调美元坚挺、通胀稳定,另一边却默默给各国央行开绿灯,允许用黄金置换美债。这一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过去两年里,中国、沙特、日本等国家都在减持美债,而中国央行则连续17个月增持黄金储备。沙特和俄罗斯更是用黄金做贸易结算,所有新兴市场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加仓黄金。
这些表面上的资产多元化行为,实际上是用黄金置换美债。大家已经准备好和美元说拜拜了。美联储当然知道这一点,但他们只是希望脱钩慢点,别发生踩踏事件。因为这是全球趋势,拦是拦不住的。
因此,这一轮的黄金暴涨一时半会儿停不下来。华尔街的老炮甚至预测,2030年黄金会涨到1万美元的天花板上。虽然这听起来非常离谱,但回顾历届美国总统的政策,我们就能发现他们虽然能短暂影响金价,却没办法逆转长期趋势。
无论是小布什发动反恐战争拉爆赤字导致黄金上涨164%,还是奥巴马推行QE救市导致黄金再涨70%,亦或是拜登加息对抗通胀后金价短暂回调后继冲高,都证明了黄金的长期上涨趋势。即便四年后特朗普离任,他所留下的巨额债务、供应链割裂以及去美元化焦虑,还是会推动黄金上涨。
因此,无论怎么看,黄金的行情似乎都没有结束。它不仅仅是特朗普时代的特供剧本,更是美元信用动态的提前预演。当黄金价格涨到连华尔街也解释不清楚的时候,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资产价格了,而是一种恐慌情绪的集体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