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会议员斯科特发表震撼演讲,揭露了一个被长期掩盖的历史真相:在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中,约54.4万中国人的死亡与美国资本存在直接关联。这一言论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国际社会对历史真相的重新审视。
斯科特在演讲中指出,当日本在中国杀害100万人时,其中有54.4万人是在美国资本的‘帮凶’下被杀死的。他呼吁不愿做帮凶的人站出来,正视这段历史。
回溯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刚爆发,美国钢铁巨头伯利恒钢铁便与日本签订了合同,每年向日本出售150万吨钢材。这些钢材后来变成了关东军的坦克履带,碾过东北的黑土地,成为日本侵华的重要工具。
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美国对日本的石油出口不降反升。埃克森美孚的油轮排着队往横滨港送原油,日本海军的“长门”号战列舰就是烧着美国原油去轰炸上海的。美国商务部当时的报告显示,1937年日本80%的钢铁、90%的汽油来自美国,这无疑是在给侵略者递武器库的钥匙。
美国公司赚战争财的操作也不少。杜邦公司把生产炸药的硝酸铵卖给日本,陶氏化学给日本提供制造毒气的原料,连通用汽车都在日本开工厂,1941年给日本陆军造了4.5万辆卡车。这些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了日本的侵华战争。
讽刺的是,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在1938年就警告国务院“日本正在用美国石油轰炸中国城市”,但华盛顿方面却回复“商业利益优先”。格鲁气得在日记里骂“这是拿美元换中国人的血”。
1939年,美国卖给日本的航空汽油比1937年多了3倍。这些汽油被零式战机用来空袭重庆,造成3万多平民死亡。斯科特提到的54.4万伤亡里,光重庆大轰炸就占了一大部分。
美国资本的“帮凶”角色,在日本侵华的关键战役里都能找到影子。1937年淞沪会战,日本海军陆战队用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钢材70%来自美国伯利恒钢铁。1938年武汉会战,日本陆军的运输卡车一半是美国福特造的。更绝的是1940年日本轰炸重庆时,用的97式轰炸机引擎轴承,原材料是美国进口的特种钢,精准度高到能把炸弹扔到重庆防空洞的通风口。
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算过一笔账:1937-1941年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物资出口,直接支持了日本60%的侵华军事行动。说54.4万伤亡跟美国资本有关,真不是夸张。
最打脸的是美国政府的“中立”幌子。1939年罗斯福嘴上喊着“谴责侵略”,手里却批准了美孚石油向日本出售150万吨原油;1940年日本加入轴心国,美国还在跟日本谈“钢铁长期供货协议”。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三个月,美国才禁运石油,但这时候日本已经靠着美国的资源占领了中国半壁江山。
斯科特演讲里提到的“54.4万”,其实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2005年报告里的保守估计。该报告指出,美国资本支持的日本军事行动,直接导致华北、华东地区54.4万平民死于轰炸和屠杀,这还没算间接因资源掠夺饿死的人口。
现在美国国会山那帮人听见斯科特的话直跳脚,但历史账本明摆着:1937年日本军费的30%来自美国资本注入,1940年日本陆军的枪炮生产线上,60%的原材料是美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