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苏超”联赛:足球盛宴背后的经济与文化新动力

时间:2025-10-16 10:46:28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中国证券报》15日刊发文章《“苏超”,赢的不只是足球》。金秋十月,古城金陵被一层淡淡的秋意所笼罩。10月4日晚,南京奥体中心内人声鼎沸,61355名球迷的热情将这里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他们共同见证了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首场淘汰赛的激情对决。这场被网友们亲切称为“苏超”的业余足球联赛,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凭借破纪录的上座率和充满戏剧性的比赛,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然而,“苏超”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绿茵场上的激烈比拼。它更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江苏这片热土上产业变迁与经济转型的深层逻辑。一场由草根发起的足球赛事,竟然引发了消费浪潮,这正是江苏创新基因的当代体现。

——足球带动经济,彰显江苏“敢闯敢试”精神

东哈烧烤的老板或许从未想过,自家的小店会因为赞助一支业余球队而声名鹊起。食客们络绎不绝,分店甚至开到了镇江,烧烤师傅们忙得不可开交。这只是“苏超”经济效应的一个小小缩影。这场看似“业余”的赛事,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

在常州,奥体中心周边的酒店连续三周爆满;在淮安,“观赛+游船+住宿”的套餐设计,让观众的停留时间从90分钟延长至48小时;在宿迁,11家商业综合体的销售额周环比增长了18.7%。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暑期30场比赛期间,“苏超”主场城市比赛日接待外地游客达515.95万人次,同比增长18.26%。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喜悦与收获,更是江苏从“制造大省”向“消费大省”转型的生动写照。从20世纪八十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到如今“苏超”点燃的“票根经济”,江苏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姿态,探索着驱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6月14日,球迷在江苏淮安“苏超”市集选购各类美食特产。新华社图片)

——草根赋能专业,传承江苏“百姓经济”底蕴

516名注册参赛选手中,65%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包括教师、学生、快递员等——这就是“苏超”的参赛阵容。这里没有天价外援,没有商业炒作,有的只是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

场上,球员们奋力拼搏,展开激烈对决;场下,则是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以风物为名展开的趣味对话。镇江与宿迁的“醋醇酒香”之争,连云港与盐城的“海鲜德比”美誉,南京与南通的“南哥”之争,徐州与宿迁的“楚汉相争”……这些根植于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的创意互动,让体育跃出了竞赛的边界,升格为一场全民参与、共鸣共乐的文化盛宴。

这场根植于民间的赛事,恰如江苏经济发展的缩影。从“星期日工程师”到“创业大军”,从“农工商联合体”到“数字经济集群”,江苏的经济奇迹不仅依靠大型企业,更是依靠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共同努力。

——赛事赋能区域发展,展现“江苏模式”新内涵

“苏超”早已超越了体育赛事本身,从现象级热潮向制度性创新深化。江苏及时将“苏超”赛事纳入《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出“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线路,打造“水韵江苏·风雅德比”融合产品。

10月,“苏超”进入淘汰赛阶段。“我们正联动各市继续开展‘跟着苏超游江苏’活动,实施‘票根+’优惠措施,并以文旅市集、‘第二现场’等活动丰富观赛体验,持续放大文旅体商融合效应。”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江苏省体育局日前也表示,“苏超”明年将继续举办,相关赛事方案正在研究中。

这种将短期现象转化为长期机制的创新思维,正是“江苏模式”能够持续发展完善的主因之一。从“苏南模式”到园区经验,从外资高地到创新集群,江苏始终能够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区域发展模式。而“苏超”所带来的创新实践,正是这一传统在当下的延续和升华。

雨水、汗水、泪水,在这个夏秋交织的季节里绘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政府、市场、社会,在这场赛事中共同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苏超”,赢的不只是足球,更是新发展理念在江苏的生动落地,是高质量发展中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真切呈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