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篮网裁员曾凡博引争议:商业利益与竞技精神的博弈

时间:2025-10-16 19:47:37 来源:十点街球体育 作者:十点街球体育

腰伤未愈仓促复出,10分钟零出手,坐冷板凳后被裁——中国球员曾凡博的NBA追梦之旅,在布鲁克林篮网队画下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注脚。北京时间10月15日,篮网官方宣布裁掉曾凡博,此时距离NBA中国赛澳门站结束仅三天,距离他身披篮网战袍的首秀不过五天。这场始于8月初的训练营合同,终于10月中旬的裁员,像极了一场精心编排的剧本。篮网队在中国赛门票售罄后迅速裁员的操作,引发了中外篮球圈的广泛争议。



营销式签约?中国赛成商业秀场
曾凡博与篮网的短暂牵手,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浓厚的商业色彩。篮网在9月23日正式签下曾凡博,恰逢NBA中国赛筹备阶段,这一时间点的巧合,让许多人猜测这是一次“营销式签约”。在中国赛首战中,曾凡博的处境已显尴尬:他出场10分06秒,没有一次出手,得到0分0篮板0助攻,只有1次抢断和3次犯规。更令人费解的是,比赛中即使曾凡博跑出空位,队友也极少将球传给他,大部分时间,这位年轻前锋只能在底角站位,或进行无谓的折返跑。第二场中国赛,曾凡博更是遭遇DNP(未出场),整场比赛坐在冷板凳上,让众多专程前来观看他比赛的中国球迷大失所望。



竞技体育的残酷现实:实力差距难掩
从竞技体育角度看,曾凡博的案例揭示了NBA联盟残酷的竞争生态。作为一名在CBA赛场上表现出色的顶级锋线,曾凡博在NBA却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防守漏洞和对战术理解不足,让他在激烈的位置争夺中处于下风。与曾凡博同时在场上的篮网球员,多数同样是边缘球员,没有保障合同,在这种环境下,每个球员都是竞争对手,球场上的“自私”行为某种程度上是职业体育残酷性的真实体现。篮网队大名单上仅剩一个双向合同名额,曾凡博想要争取这个机会面临不小的挑战。不过,伤病因素也不容忽视:5月的腰椎骨折让他错过了夏季联赛,8月才刚复训。



十字路口:发展联盟还是重返CBA?
被篮网裁掉后,曾凡博站在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据媒体报道,曾凡博工作室表示,他将在美国专注身体康复,并利用这段时间评估接下来的计划。一种选择是前往篮网的G联盟(发展联盟)球队长岛篮网打球,据悉,包含奖金在内,他在G联盟一个赛季的总薪水将略超过10万美元。这一路径虽然经济回报不高,但为他继续争取NBA机会保留了可能性。正如一些篮球专家所言,如果曾凡博想继续争取NBA机会,未来两年要下决心在发展联盟闯一闯。另一条路是返回CBA,回到北京首钢。北京这个休赛期加大了投入,引进了赵睿等强援,具备争夺总冠军的实力,而曾凡博在CBA的薪资预计将超过7位数,远高于发展联盟的收入。



商业利益与竞技精神的博弈
篮网队此次操作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商业利益与竞技体育精神之间,球队应如何把握平衡?从商业角度看,篮网利用中国赛的契机签下曾凡博,确实吸引了大量中国球迷的关注,提升了赛事的上座率和收视率。但从竞技体育和球迷情感角度,这种“用过即弃”的做法伤害了中国球迷的感情。许多球迷直言不讳地批评篮网“败人品”,不少媒体人也指出篮网“算盘打得精”,把商业利益放在了首位。与此同时,也有理性声音认为,要承认实力上的差距,“菜是原罪”,中国球员与NBA球员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鸿沟,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距,还包括比赛经验、对抗强度等多个方面。



海外征程的样本意义
曾凡博的案例将成为中国篮球海外征程的一个样本。有媒体人建议,如果曾凡博想继续争取NBA机会,未来两年要下决心在发展联盟闯一闯;若回到CBA,北京首钢的高薪邀约在前,他也完全可以协助球队争夺总冠军。篮网队或许赢得了一场商业战役,但却可能输掉了更宝贵的人心。当球迷们未来回想起2025年的这个秋天,记住的不会是一场精彩的比赛,而是一个家乡孩子眼中闪烁的梦想,如何被一件12号球衣匆匆裹挟而又无情抛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