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花1.2万元提前锁定2026年旅行机票’的新闻引发广泛讨论。不少消费者被低价预售的机票所吸引,但业内人士提醒,‘囤机票’看似划算,实则暗藏风险,尤其是退改签条款需格外留意。
‘囤机票’受热捧,但风险不容忽视
随着旅游市场复苏,部分航空公司及在线旅游平台推出‘远期预售机票’服务,消费者可提前数年以优惠价格购买机票。例如,有平台推出2026年国际航线机票预售,价格低至1.2万元,较正常票价便宜约30%。这种‘先囤后约’的模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计划未来出行的群体。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囤机票’并非零风险。由于出行时间跨度长,消费者可能因个人计划变更、航班调整或不可抗力因素需要退改签,而预售机票的退改规则通常比普通机票更为严格。
退改签条款成‘坑点’,消费者易遭损失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预售机票的退改签政策存在以下问题:
‘曾有消费者提前两年购买预售机票,结果因工作变动需要退票,最终只拿回不到20%的票款。’某旅游平台客服透露。
如何规避风险?业内人士支招
针对‘囤机票’的风险,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
‘预售机票的本质是‘风险对赌’,消费者需权衡价格优惠与潜在风险。’旅游行业分析师李明表示,‘对于计划明确的消费者,预售机票可以节省成本;但若行程不确定,建议选择更灵活的机票产品。’
结语:理性消费,避免‘贪便宜’吃大亏
‘囤机票’现象反映了消费者对低价旅游产品的需求,但盲目跟风可能带来经济损失。业内人士提醒,购买预售机票前务必了解退改签规则,结合自身出行计划理性决策,避免因小失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