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全媒体记者 董倡硕
当波特兰开拓者的季前赛名单上出现杨瀚森的名字时,中国篮球迷的期待被瞬间点燃。这位在夏季联赛交出场均10.8分5.0篮板3.8助攻2.3封盖数据的16顺位新秀,正站在世界最高篮球殿堂的门槛前。四场季前赛下来,他的表现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成长纪录片,既有惊艳的三分爆发,也有犯满离场的苦涩,更在泪水与反思中勾勒出中国球员征战NBA的真实图景。
10月9日对阵金州勇士的季前赛首秀,成为杨瀚森认识NBA强度的第一课。面对霍福德、追梦格林组成的内线屏障,他21分钟内5投2中仅得4分,却出现4次失误和6次犯规。首个技术统计便是被巴特勒抢断的失误,暴露出他在高强度对抗下停球处理球的稚嫩。全场比赛,他试图通过掩护、冲抢篮板融入体系,但NBA的快节奏与身体碰撞让他屡屡受挫。
"夏季联赛的对抗强度和这里完全不在一个层级。"杨瀚森赛后坦言,特别提到对NBA掩护犯规吹罚尺度的不适应。数据显示,他四场季前赛场均5.3次犯规,成为制约上场时间的关键因素。这种从发展联盟到顶级联赛的对抗鸿沟,让16顺位的喜悦迅速沉淀为清醒的现实认知。
转机出现在对阵萨克拉门托国王的比赛中。尽管开场再度陷入犯规麻烦,但第三节成为杨瀚森的证明时刻。他先是在底角接球命中三分,紧接着弧顶再中一记远投,两记三分如同点燃引信的火种,瞬间引爆摩达中心。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全面性展示:抢下篮板后一条龙推进分球,利用投射假动作突破后背后运球转身对抗上篮,这些现代内线必备技能被他演绎得行云流水。
在决定性的5分钟里,杨瀚森5投全中独取14分,送出精妙助攻引领夏普空切暴扣,中距离干拔与护框封盖更是信手拈来。这种从空间型内线到持球核心的快速切换,证明了他技术储备的丰富性。当信心全面回暖后,再次面对勇士时,他点飞霍福德后的突破上篮和欧洲步攻筐,让球迷看到了"梦幻脚步"的惊鸿一瞥。
季前赛收官战对阵犹他爵士,给火热的状态泼了一盆冷水。面对凯斯勒、努尔基奇和班巴组成的内线群,杨瀚森15分钟内仅获2次出手,靠三分得到3分,更刺眼的是0篮板6次犯规的数据。凯斯勒的成熟全面、努尔基奇的经验力量,甚至班巴的替补冲击,都让他在身体对抗上的劣势暴露无遗。
比赛结束后的泪水,成为这场低谷之战最真实的注脚。这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位渴望成功、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年轻人的情感流露。这场失利残酷却真实地标定了杨瀚森目前在NBA内线食物链中的位置:要想在这个联盟立足,提升身体对抗能力、增强核心力量、优化防守脚步以避免过多依赖手部动作,是他必须攻克的核心课题。
四场季前赛下来,杨瀚森场均8分3.5篮板1助攻1.3盖帽的数据,与夏季联赛相比助攻与封盖次数下滑明显。面对强度更高且更有经验的防守球员时,他的串联组织能力被第一时间扼杀。相对缓慢的脚步和急需提高的对抗能力,让他在五号位上的护筐能力成为球队短板。数据显示,当他在场时开拓者内线失分增加12.3%,这成为教练组调整轮换的重要依据。
在进攻端,能否在挡拆中稳定顺下、弹出终结,配合阿夫迪亚、夏普等持球人的进攻开发?在防守端,又是否具备控制犯规、支撑起球队篮板与护筐的基本盘?这些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决定他在轮换阵容中的位置。不过至少在季前赛中,他已经展现出惊人的调整与进步能力——从G1的紧张不适,到G2的惊艳爆发,再到G3的稳定适应,最终以G4的受挫反思暂告段落,形成清晰的"觉醒-遇挫-反思"成长曲线。
对于杨瀚森而言,季前赛的结束意味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常规赛的漫长征程中,他将面对约基奇、恩比德等顶级内线的直接考验,队内克林根、艾顿的竞争也将持续施压。但这段经历已然宝贵:他体验了NBA级别的对抗强度,收获了比卢普斯教练的初步战术信任,经历了从高光到低谷的情绪起伏,也流下了不甘的泪水。这些都将转化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正如炼钢需要烈火的反复锻打,球员的成长也需要高水平比赛的磨砺。杨瀚森的季前赛之旅,是一次成功的"淬火"。他证明了自己拥有值得培养的潜力与独特性——空间属性、持球策应与护筐保板的三维度加持,让他具备现代内线的稀缺特质。同时,他也看清了与世界顶级水平之间的差距:身体对抗、防守脚步、犯规控制,这些课题需要他用整个赛季去攻克。
当常规赛的战鼓擂响,这位中国新星将带着宝贵的经验与清醒的认知,开启他的NBA常规赛篇章。烟火与泪水交织的季前赛,终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成长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