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NBA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球星,阿伦·艾弗森在新世纪初凭借其独特的球风和超强的个人能力,赢得了无数球迷的喜爱。巅峰时期的他,无疑是球队的绝对核心。然而,在被76人队交易后,艾弗森的职业生涯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尽管如此,2007-08赛季,已经33岁的他依然能够贡献场均26.4分、3个篮板、7.1次助攻和2次抢断的出色数据,帮助掘金队取得了50胜32负的战绩。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成为了他职业生涯最后的辉煌时刻。

由于掘金队常年无法突破西部首轮,2008年夏天,球队管理层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艾弗森作为筹码送至活塞队,换回曾经的旧将昌西·比卢普斯。彼时的比卢普斯虽然已经手握FMVP奖杯,但在外界看来,无论是人气还是实力,他都无法与艾弗森相提并论。然而,就是这次看似普通的交易,却让掘金队完成了逆袭,在2008-09赛季成功打入西部决赛。反观此前一年还打进东部决赛的活塞队,却仅排名东部第八,首轮便惨遭骑士队横扫出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队战绩的翻天覆地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攻防全面提升,掘金完成蜕变
提到比卢普斯,现在很多球迷对他的最深刻印象,恐怕是杨瀚森被开拓者队选中后,他成为了小杨的教练。然而,球员时代的比卢普斯绝对是最被低估的球员之一。作为1997年的探花秀,他直到在活塞队才打出了生涯的高光时刻。他是一位非常全面的控球后卫,进攻端无论是自主得分能力,还是组织和串联球队,都是NBA最为顶尖的存在。防守端,他更是球队的指挥官,这是活塞队当年能够击败F4率领的湖人队,并成为东部霸主的关键所在。
在加盟掘金队之前,比卢普斯已经入选了3次全明星阵容、2次最佳阵容和2次最佳防守阵容,这些荣誉足以证明他的实力。加盟掘金队后,他场均贡献17.9分、3个篮板、6.4次助攻和1.2次抢断,帮助球队完成了质变。

在比卢普斯加盟后,掘金队摒弃了单调的巨星单打策略,开始更加重视球队的进攻效率。虽然场均回合数从之前的联盟第4位降低到了联盟中游,但进攻效率却足足提升了13位。在进攻端,比卢普斯彻底解放了卡梅隆·安东尼,甜瓜这个赛季的数据虽然只有22.8分、6.8个篮板和3.4次助攻,但整体效率却达到了生涯的最高峰。
球队的其他球员也不再沦为可有可无的配角。内内场均贡献14.6分、7.8个篮板,在进攻端频频通过挡拆战术在内线完成得分;肯扬·马丁则同样有11.7分、6个篮板和2.2次助攻,二人撑起了球队内线。JR·史密斯完成复苏,场均15.2分、3.7个篮板和2.8次助攻,成为球队的板凳匪徒。另外,克雷扎、克里斯·安德森、邓台·琼斯和安东尼·卡特均被激活。在全队的合力之下,不仅进攻效率提升,防守更是焕然一新,防守效率达到了全联盟第7位。在全攻全守的体系之下,他们取得成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球队一片混乱,活塞断崖式下滑
再来说说活塞队这边。倘若他们留下比卢普斯,球队即便无法冲出东部,但绝对还是东部的劲旅之一。毕竟此前一个赛季,他们也只是在东部决赛惜败给了后来的冠军凯尔特人。但球队却错误地认为,比卢普斯的得分爆炸力不够,所以他们将引援目标锁定在了艾弗森的身上。然而,球队似乎忘记了,他们本身的成功依靠的就是比卢普斯引导下的团队体系。艾弗森的到来,极大破坏了球队的进攻和防守体系。
而且不仅如此,艾弗森也非常不适应活塞队的打法。更多进入阵地战,使得他的乱战能力被极大限制,最终场均只能交出生涯最低的17.4分、3.1个篮板和4.9次助攻。不仅如此,他在防守端的问题也是不断被放大,完全无法弥补比卢普斯离开后球队控卫位置上的损失。

不仅如此,彼时的活塞队因为艾弗森的到来,球队的更衣室也是陷入到了矛盾之中。理查德·汉密尔顿拒绝让出首发位置,使得艾弗森被迫出任控卫的角色,但问题是这并不适合艾弗森的发挥。而且随着战绩的持续走低,球队包括汉密尔顿、拉希德·华莱士在内的诸多老将,都公开质疑艾弗森的战术地位。
而艾弗森和队友们也是矛盾不断,赛季后期更是和高层无法沟通,赛季尚未结束之前就惨遭雪藏。需要注意的是,这支活塞队的问题不是艾弗森个人,而是整体发展的错误计划。他们将罗德尼·斯塔基视为接班人,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什么能力。而华莱士、汉密尔顿等老将更是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过去引以为傲的防守体系,自此成为了一片废墟。进攻端更是只能依靠球员们自身的能力发挥。倘若不是东部的竞争较为一般,他们39胜43负的战绩,是根本不可能进入季后赛的。所以最终被骑士队横扫,也成为了球队彻底重建的最后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