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媒体人、中国足球小将创始人董路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时,详细介绍了其青训事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他透露,8年间,仅比赛训练支出就高达1800万元,并计划成立职业俱乐部,为留洋归来的小将提供缓冲平台。

以下是报道节选:
采访当天,董路身着印有“2034”字样的足球小将周边T恤亮相。他解释称,“2034”源于中国可能申办世界杯的年份,也是足球小将们的当打之年,灵感借鉴自王家卫导演的《2046》,因此将青少年赛事命名为“2034杯”。
董路自信地称该项目为“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青训项目”。在对谈的一个半小时内,他多次展示足球小将网络直播的后台数据:与切尔西、马德里竞技的比赛,19元观赛券付费人数超9000人;与皇家马德里的对决,付费观众更是突破2.7万人。他反问:“全世界有哪场青训比赛能做到这样?”
8年前,董路发起这一项目的初衷复杂:对执教的渴望、对盈利的需求、对现状的失望,促使他急于验证自己的想法。与其他青训项目不同,他采用“免费培养”和“以赛代练”模式,不与球员签约,也不设定固定训练计划。
在西班牙的比赛刚结束不久,董路透露组织参赛看似“随意”:“我们比赛前发通知,家长带孩子到比赛地,我们提供教练和场地。”起初,他负责所有人的机票和酒店,但随着比赛增多,这笔开销转由家长承担。
网友对董路的评价两极分化。铁粉蹲守每一场比赛,而批评者则质疑他“狂妄无知”,甚至质疑其教练资格。对此,董路如今自称“实践派”,认为多做比空谈更有价值。
“我打算成立一支职业俱乐部,承接留洋归来的小将,为他们提供从海外联赛到国内联赛的缓冲平台。”目前,已有12名足球小将成员与海外职业俱乐部签约,2025年16岁以下国家少年队中7人出自该项目。董路计划通过买一支低级别联赛球队,逐步升级,为小将们铺就职业道路。
他初步估算,年运营成本约千万元级别,“我相信会有人愿意出资”。这一举措将极大延长足球小将的“生命周期”,让球迷能追随喜欢的选手直至退役。同时,职业球员交易有望彻底改变现有商业模式。
在运营层面,董路坦言不熟悉线下场景,但仍坚持深耕线上。他强调,自己和足球小将的IP极大程度依赖线上流量,“我是先在新媒体上成名,才有了小将,才能养活这个项目。”
“谁说不能‘云观赛’呢?足球小将的球迷遍布全球。”董路回忆,当年启动项目时,他只确定了一个准则:其他青训俱乐部不做的,都要去试试。
足球小将曾在“德国广域星空杯”中力克汉诺威96、云达不来梅等强队,决赛4:1大胜多特蒙德,邝兆镭还拿下最佳射手奖。面对镜头,董路大喊:“We are Chinese,we are Chinese football boy!”
近千万中国球迷观看了这场决赛,赛事流量爆炸,赞助商58同城主动联系,决定3年出资2000万元赞助。此后,足球小将的路径拓宽,邝兆镭成为第一个前往西班牙拉玛西亚试训的中国球员,如今已是西班牙达姆俱乐部青年队一员,并收到中超球队大连英博的试训邀请。
IP流量被赞助商认可,球队水平被球迷认可,球员被欧洲豪门认可,董路在微博上直言感觉“特别好”。
此后,董路一方面推动优秀选手去欧洲“留洋”,另一方面,在拿到赞助资金后,从2021年开始落地新赛事IP——2034杯小学生足球大会。
如今,赛事已进行到第5届,实现盈利。全国120支小学生球队参与,抽签仪式在直播平台超1万人观看,现场比赛门票平均售出超1万张,上座率超过一些职业球队。
董路算了一笔账:8年间,球队仅比赛训练支出就约为1800万元。收入方面,赞助资金占大头,付费内容、门票和周边产品也带来一定收益。
他反感社交媒体上说他靠足球小将赚大钱的说法,“有人做青训砸进去两三千万,不得不靠众筹。内行人都知道做青训不赚钱,而且我们不跟孩子们签约,也没有球员交易的签约费。”
谈到不签约,他有点后悔,“如果是今天再让我做,我肯定签约。但我们开头没开好,太在乎情怀了。”
董路将8年经历总结为“四化”——国际化、媒体化、商业化、精英化。他解释:“传统青训大多是闭门造车,我们首先有国际化,带着孩子们参加国际赛事;其次要媒体化,让更多人知道这群孩子;第三要商业化,通过社会资金解决大部分需求;最后是精英化,这点与传统青训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