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赛场风云

上海开建“超级地铁”,长三角要变成一座城?

时间:2025-10-21 18:35:36 来源:阿芒娱乐说 作者:阿芒娱乐说

一个地方,只占全国面积的4%,却制造了快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听着像小说。但长三角就在我们脚下,这里的变化,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地铁飞速修路,产业连成一片——你说它还是几个城市吗?还是就快变成一座大城?


2024年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开通,长三角铁路总里程破1。5万公里,高铁上线就有7700公里。以前说去苏州、湖州、南京都要计划,现在随时出门,像在一个城市兜圈子。




去年一年,长三角又多了4条高铁新线,5个新项目,32个重点续建。固定资产投资一年1400亿,是历史最高。宝山站建成,上海北部没有大型高铁站的历史结束了。


这座枢纽有8台18线,规划年旅客量5400万人,比很多三线城市人口都多。上下两层换乘,赶飞机又赶高铁,连上海自己都没见过这样。




上海22号线更狠——42。3公里,第一个穿越长江的地铁,而且隧道最长。老百姓天天在地铁上吃饭、视频聊天,这种速度都不稀奇了。


有了“超级地铁”,同城效应更明显。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设计160公里每小时,不是高铁但比地铁快,站点又密。串起上海示范区、江苏吴江、浙江湖州、乌镇、海宁盐官古镇、最后到杭州萧山机场。


交通部专家说,长三角水乡特色多,以前地方和地方之间总是不顺路,旅游起来很麻烦。现在一条铁路,串起来,变成一个整体。




“青浦新城站建成后,三条线能换乘。嘉善到上海虹桥只需要45分钟。”有人上班得跨城市,通勤时间也变成了每天能接受的事。


以前想去上海工作,许多人纠结路途。现在,宁马、杭海这些市域铁路拉近了城市,很多人每天就在两城之间跑。长三角上班族赶高铁赶得像赶早市。




虹桥枢纽2010年世博会建成,是全国第一个高铁机场串联的枢纽,也把人流物流成本拉下来了。苏州的人通勤到上海静安寺CBD,用不了一小时。有人家就在苏州高铁北站旁边,每天进出上海,比市内通勤还快。


一个区域内城市之间流动变密,就会有更多人产生新的生活方式。跨城通勤成了常态,“同城”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产业发展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大招。三大产业:大飞机、新能源汽车、船舶海工。2025年6月,第七届长三角论坛已经签了“大飞机”“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的协议。


国产C919飞机,2025年5月已经累计飞行2。6万小时,带着150万人次乘客安全飞行。长三角做大飞机选了“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国产化”,分工合理又快。


上海管着总装,苏浙皖三省配套生产,像拼图一样。新的产业协同布局形成,不是靠一地吃独食。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国30%、全球25%。几乎世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心都在这。这区域深耕的不只是工业,还有物流和技术。


2025年5月15日,“安吉安盛”汽车滚装船从上海港出发,装了7000辆中国造汽车,去欧洲。这船是全球最大低碳智能滚装船,新能源车出海成了家常便饭。




但虹桥枢纽也有压力。上海决定做新的超级枢纽——东方枢纽上海东站。规划面积130万平方米,相当于180个标准足球场。车场规模15台30线。它不是虹桥的复制,而是新思路。


上海东站只接入沪苏通铁路和沪乍杭高铁。为什么?战略考虑——空铁一体化,客站内有航空模块。下高铁步行250米就能安检上飞机。换乘只要4分钟。




浦东机场年客流预计1。2-1。4亿人次,上海东站空铁换乘规模有望达到虹桥枢纽的4倍。南北动脉沪宁、沪杭线快饱和了,这边直接接沿海大通道,补上短板。


沪通、沪乍杭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将来连接浙江平湖、嘉兴、江北南通,让上海东站承接更远的城市流量。




未来真的要来的时候,这里会变成什么样?专家说,纽约、东京、伦敦等城市群,其实就是靠城际铁路“地铁化”运营,解决大范围通勤。长三角的一体化趋势明显,交通已经不是阻挡的理由。


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2028年建成,上海东站2027年投入运营,宝山站超级枢纽也起来了,“1小时交通圈”成了现实。




企业选址再不用纠结交通,资源可以随时流动。曾经跨市出行,现在变成在同一个城市走路一样容易。


路线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交通没人觉得是一座座孤岛,而是路上的连线。老百姓一天往返几城会像家门口转公交一样?


长三角融合,走得这么快,会不会把大家的城市感、归属感消磨掉?一体化最终能不能解决资源分配、人口压力、生活成本?大家怎么看?你会选择搬出老家,进大城,还是更愿意守在熟悉的地方?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