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创未来

智慧康养机器人黑科技:从药物分拣到远程手术,科技赋能银发经济

时间:2025-10-29 20:05:2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陈旭

机器人是当下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商业化应用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康养领域,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正取得显著进展,为老年人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与科技感。

10月29日,“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喂饭机器人、轮椅机器人、药房分拣机器人等各类创新产品琳琅满目,成为观众瞩目的焦点。

这些机器人大多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以一款脑控智能电动轮椅机器人为例,使用者只需佩戴轻便的非侵入式头戴设备,通过脑机技术即可精准控制轮椅,无需动手或出声,真正实现了“所想即所达”。

智慧康养机器人的兴起,背后是巨大的市场需求。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智慧康养机器人将成为科技赋能银发经济的重要方向,助力解决养老难题。

医疗机器人突破:上海医生远程操控为喀什患者实施手术

本次展演汇聚了全国100余家智慧养老企业,展示了175款康养机器人产品,覆盖了智能睡眠看护、陪伴体验、便捷洗浴、失能失智护理等多个领域。

一款喂饭机器人以其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目光。它拥有白色的机械臂,配备黄色勺子,底座设有操作屏幕,旁边是黄色餐盒区域,操作简便且充满科技感。

另一款仿真人形机器人则以其逼真的外形和丰富的功能成为亮点。它身着浅蓝色服饰,背景屏幕介绍其为“家庭服务移动仿生人形机器人”,主打提供情绪价值,让老年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温暖与陪伴。



在展演的核心区域,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11款智能康复产品尤为引人注目。这些产品通过人机交互与数据监测,实现了康复过程的科学化管理,并能根据评估结果生成动态的数字互动训练方案,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这是远程机器人手术台,我们今年成功实现了上海医生跨越5000公里为喀什患者实施微创手术的案例。”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参展商介绍道。通过5G或专用网络,上海医生在本地操作机器人控制台,将操作指令实时传输至喀什手术室,实现了远程精准手术。这一技术不仅降低了医疗成本,还提高了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除了康复机器人外,人形机器人在场馆讲解、聊天互动等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相关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核心在于电机关节的程序驱动,对精度和加工要求极高,但未来潜力巨大。


创新成果频出:脑控轮椅、电子皮肤、翻身辅助机器人亮相

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现场发布了脑控智能电动轮椅机器人。该产品内置智能感知系统,具备自动避障、陡坡缓降等全方位安全守护功能,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选择。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张睿睿则带来了全球首个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的研发成果。这款电子皮肤在性能上实现了多项世界纪录,能够分辨一片树叶的柔软,也能感知一枚硬币的重量,让机器人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触感神经”。

成都天象含羞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则发布了全国首款在康养领域辅助失能老人翻身的机器人——“含羞草1号”。该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养老院、医院等场景,可辅助护工、护士等为需要照护的人士翻身,减轻工作人员压力。未来,该机器人还将提供查房、照护方案、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

成都优势凸显:打造智慧康养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智慧康养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程度越来越高。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预计到2035年前后,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

在药物分拣方面,机器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类机器人通过灵活的机械指爪精准抓取、识别并分类各类药品,大幅提升药房分拣效率与准确性。参展商介绍,机器人指爪多采用柔性材质,可根据药盒大小、形状自适应调整夹持力度,避免药品包装破损。同时,搭配的高清视觉摄像头与AI算法能快速扫描药盒信息,自动匹配药品名称、规格、目的地等,减少人工识别误差。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纪委书记许百涛表示,各地正出台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推动机器人健康监测、康复辅助等功能全面升级。2025年我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在应用层面,养老机器人已覆盖居家社区、养老产业头部机构,在居家场景已开始批量应用。成都凭借自身产业技术与场景优势,正加速打造全国智慧康养机器人产业应用新高地。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继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规模和企业“双千突破”后,2025年仍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同比增长超35%,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达115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2家,实现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同时,成都在全国11个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评估中排名前四,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居中西部第一,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本文图片均由每经记者张建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