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晶 每经编辑:董兴生
11月6日,备受瞩目的“2025消费电子创新大会(CEIC 2025)”在深圳盛大开幕。作为科技界的年度盛事,此次大会吸引了众多行业领袖和前沿技术的展示。
在大会上,华为终端BG CEO何刚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鸿蒙操作系统已成为推动千行万业迈入智能化社会的数字基石。鸿蒙6不仅开放了鸿蒙智能追焦、鸿蒙智能体等创新功能,更实现了从“可用”到“好用”的质的飞跃。同时,华为还在积极构建星闪开放能力,并惊喜预告全球首款支持星闪音频技术的无线耳机即将在本月上市,这标志着星闪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商业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那么,什么是星闪呢?星闪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短距技术,旨在替代或补充传统的蓝牙、Wi-Fi、UWB(超宽带)等技术。它由国内企业主导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推进,实现了真正的自主研发和协议可控。
在当前的无线短距通信市场中,蓝牙和Wi-Fi无疑是两大主流技术。然而,它们各自存在优缺点。星闪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融合这两者的优势。星闪提供了SLB和SLE两种通信接口:SLB接口主要对标Wi-Fi,支持低时延、高可靠等场景需求,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工业机械运动控制等领域;而SLE接口则主要对标蓝牙技术,支持低功耗、高可靠性等场景需求,适用于无线耳机、鼠标、无线电池管理系统(如汽车钥匙系统)等。
据公开资料显示,星闪技术在能耗、速度和组网能力上均表现出色。其能耗仅为蓝牙的60%,速度却是蓝牙的6倍以上,终端组网数量更是蓝牙的10倍以上。这些优势使得星闪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晶 摄
在国际星闪联盟的展台上,记者看到了众多已经应用星闪技术的产品,包括华为键盘、鼠标、手写笔、智能手表以及家居场景中的冰箱、电视等。这些产品的展示,充分证明了星闪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拓展。
国际星闪联盟秘书长曾国松进一步介绍,除了智能终端和智能家居领域,星闪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等高可靠性领域。例如,在运载火箭中,通过给设备加装星闪无线网卡取代了传统的电缆连接,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效率;在矿井、航海等复杂环境中,星闪技术替代传统Wi-Fi,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智能汽车领域,星闪数字车钥匙被曾国松视为未来三年内的重要落地方向。他指出,传统的蓝牙或UWB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局限,如数字车钥匙定位误差导致用户常常在车门外“罚站”,打不开车门;在车辆周围活动时,还会触发车门反复开关的“乒乓效应”。而星闪数字车钥匙的时延仅为20至25微秒,定位精度达亚米级,使用户靠近即解锁,同时整体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约50%,具有显著优势。
谈及技术路径,曾国松形象地比喻道:“蓝牙和Wi-Fi的产业生态已经发展了20多年,更多是在原有体系上‘打补丁’。而星闪则是一次‘重新设计’,就像盖房子一样,我们从设计图纸开始重构。”
从商业化进程来看,曾国松透露,从2023年第四季度至今年底,预计星闪芯片累计出货量将超过2亿片,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增长势头。
然而,与蓝牙和Wi-Fi等成熟技术相比,星闪技术在规模上仍有较大差距。蓝牙技术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蓝牙设备出货量达47亿台,这表明星闪技术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待挖掘。
针对目前星闪渗透率仍较低的现状,曾国松坦言:“现在谈渗透率确实为时尚早。接下来,星闪芯片的规格和品类还要进一步丰富。我们希望用10年时间,完成传统技术(蓝牙和Wi-Fi)20年甚至25年做到的事情。”他强调,星闪是源自中国的技术,但目标始终是走向世界,“我们希望推动整个产业实现国际化”。